【海嶠人物萬象】 梁啟超辛亥訪台餘波

文與圖/黃議震 |2016.04.06
7573觀看次
字級
梁啟超書法。圖/黃議震
梁啟超〈遊台灣追懷劉壯肅公〉刊載於《辛亥春櫟社雅集擊吟錄》。 圖/黃議震

文與圖/黃議震

一八九九年六月十日(農曆五月三日)章太炎結束無奈的台灣之旅,從基隆搭船轉赴日本,十二年後梁啟超從日本抵台,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農曆二月二十八日)於基隆登岸。

章太炎在戊戌變法失敗的一八九八年避禍台灣,梁啟超在一九一一年辛亥武昌起義功成的那一年訪台,曾經有志一同的章、梁二人,分別在中國近代史上兩個關鍵的年分渡海來台,如此巧合,猶如歷史的宿命。

一八九八年章太炎抵台後,於《台灣日日新報》發表的第一篇文章──〈祭維新六賢文〉,此文亦於一八九九年章太炎以「台灣旅客」署名投書於梁啟超主編的《清議報》(註❶)。當時梁啟超因戊戌政變失敗而流亡日本,旅日時仍為推動清廷的政治改革而投身辦報、組團體與辦學校,於是在僑商馮鏡如的出資下,在橫濱開辦《清議報》為保皇輿論發聲,並揭發慈禧太后及后黨反維新的一連串政治陰謀。《清議報》也著實發揮了若干輿論影響,而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旅日的梁啟超與台灣的林獻堂兩人也因《清議報》而結緣。

林獻堂少年時生長於乙未割台後的台灣,全台在日本的統治下,舉目所及皆以台灣總督府之言論為言論,致使此間的林獻堂欲得知島外消息只能「求之海外,如滬之《萬國公報》,由橫濱獲讀《清議報》、《新民叢報》……」(註❷)自此對梁啟超的振聾發聵之文,至為折服,埋下兩人日後訂交的伏筆。

此外,乙未割台後,曾與族人內渡避難福建泉州(註❸)的林獻堂,與大多數曾離台內渡的台灣士紳一樣,對於曾為割讓台灣上書的梁啟超,在政治情感上有著微妙的寄託。

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七)林獻堂與甘得中遊日,由東京返台時,途經奈良,與流亡在日本的梁啟超相遇,兩人傾談甚歡,林獻堂並「為台胞爭取自由問題,有所請益」(註❹),繼而「敦請任公來台一遊」(同註❹)。宣統二年(一九一〇)林獻堂攜長、次二子前往東京就學,又往神戶訪梁啟超,並再次敦請梁赴台訪問,次年梁啟超「蓄志五年」(註❺)的遊台之願,終於成行。

曾經在馬關議和之際「代表廣東公車百九十人,上書陳時局」(註❻)反對割台的梁啟超,登台之後自是百感交集,在舊台北城下,看著劉銘傳所建的城牆已被拆毀,僅存四座城門,有不勝唏噓之嘆,而有〈台北故城〉詩作:「清角吹寒日又昏,井榦烽櫓了無痕。客心冷似秦時月,遙夜還臨景福門。」

四月一日(農曆三月三日)台北百餘遺老設宴薈芳樓,盛大歡迎梁啟超,但「是會也,日官民無一參加,而偵探特務則四伏矣,翁(即林獻堂)毫不退縮,起述歡迎辭,繼而任公致謝辭,兼作一小時之講演,因隔窗有耳,辭意委婉,非細味之,不能知其底蘊,另賦四律貼於座上……席散後偵騎四出,追問參加宴會者,與梁某有何交情,或有什麼緣故……」(同註❷)而梁啟超「貼於座上」奉謝遺老的四律,以詩代言滿是感懷無奈,「傷心人讀此,應同茲懷抱耶」。

四月二日(農曆三月四日)梁啟超離開台北,搭火車南下台中,中部各界士紳三十餘人匯集台中火車站迎接,當晚由「櫟社」設宴於台中公園旁的「瑞軒」,席間梁啟超起身說道:「今夜酒席中俱文雅之人,只好談風月,國家政治不必提及。」(註❼),大約有感於台北薈芳樓之宴偵探特務四伏,自知此行一路必受監視,不得不謹慎行事,而當晚櫟社詩友談及賦詩推敲,並請梁啟超為眾人命題,梁以「追懷劉壯肅公」為題,不拘體、不限韻,亦未規定即席繳交詩作,然當席呈詩者亦有多人,而這個以「追懷劉銘傳」為題的酬唱,當然不可能只「談風月,國家政治不必提及」了。

在櫟社社友親炙梁啟超之後,櫟社初成立時的「我輩以棄人治棄學」的無奈、自棄心態大為逆轉,對於梁啟超期勉「勿以文人以終身,須努力研究政治、經濟、社會思想等問題」,促使「櫟社」中的核心社員自此開始轉向為「殖民差別」問題而積極投入政治運動。

而敦請梁啟超訪台的林獻堂,幾年後投身「新民會」、「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站上時代的浪尖上,果真,不負梁啟超之所期勉,未「以文人以終身」。

註解:

❶出自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下冊,中華書局(北京),二〇一三年三月第一版,第五百九十二頁。

❷出自《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甘得中撰〈獻堂先生與同化會〉一文,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

❸出自《林獻堂先生年譜》,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第八頁。

❹同註❸,第十五頁。

❺出自梁啟超撰著《飲冰室專集》之二十二,中華書局(北京),一九八九年,第一百九十七頁。

❻出自梁啟超《梁任公文存》之〈三十自述〉,北一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第五十一頁。

❼出自張麗俊撰著《水竹居主人日記》第三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九十年八月,第三十六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