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出第一位女性總統蔡英文,國民黨也選出第一位女性黨主席洪秀柱。女性撐起台灣政治半邊天。除了少數男性沙文主義者,台灣民眾對「女性當家」大都沒有特別感覺,因為男女平等,「這很正常」。
遍數各國傑出女性,在政治、企業等領域嶄露頭角的例子不勝枚舉。德國總理梅克爾彷彿就是歐盟的最高領導人,一言九鼎;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走遍世界,對世局運籌帷幄,也極可能當選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
不過,父權社會觀念仍根深柢固,有些男性仍不免「出言不遜」。去年卸任的烏拉圭總統穆希卡曾因忘了麥克風沒關,批評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這個醜老太婆…不只是政客,而且還頑固。」阿根廷馬上提出正式抗議。
穆希卡打過游擊、蹲過苦牢,在任五年推動改革,面對權力保持謙遜,民意支持度達六成五。但阿根廷人抗議什麼?因為他們曾自豪:「看哪,我們有全世界最美麗的女總統。」
歐巴馬二○一三年讚揚加州檢察長賀錦麗,是「傑出幹練,也是至今全國最漂亮的檢察長。」招到性別歧視的批評。政經領域的高階女性主管被稱為智慧與美麗兼具,究竟是讚美或性別歧視,尚無共識。但對梅克爾的成功,比較不受批評的說法是:「因為她是梅克爾,不是因為她是女性。」
曾入榜全球百大「最有權勢女性」的有南韓總統朴槿惠、紐約時報首位女性總編輯艾布蘭森、法國籍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巴西總統羅賽芙曾名列第三,僅次於梅克爾、希拉蕊,但她近月面臨民眾要求下台的壓力,原因是政績不佳,而非性別。
在美國,男女面對各種問題仍存在很多差異,包括槍支管制、醫療、擺脫經濟困境。女性向來在大選中傾向投票給民主黨,男性則偏愛共和黨。歐巴馬支持度下降,政治分析家說,白宮應該感謝女性,正因為她們才沒有更慘:四成九的女性認可歐巴馬的工作表現;只有三成七的男性持相同觀點。
愈來愈多婦女在各國政壇展現驚人實力,創造女性從政文化。德國很多年輕女性坦承,以梅克爾為榜樣。德國專家認為,女性「在團隊中更有包容性」,對任何事不會立即做出衝動反應。
台灣的兩性平等狀況,優於一些歐美民主國家,其中以同工同酬最明顯。歐洲議會曾有兩位女性議員打扮成男人,出席歐洲議會會議,目的是要求同工同酬。美國是講人權的民主國家,但對男女平等的追求卻遠遜於多數國家。
據調查,美國女性平均薪資是男性的七成九。各州情況不一,最糟的路易斯安那州僅為六成六。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美國已因此「節省公帑」。因此有人笑談大選要投票給希拉蕊,讓國庫少支付三成薪水。
蔡英文去年表示,愈來愈多國家領導人是女性,她期許政治和企業女性領袖跳脫舊規範,開拓新機會,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不同性別能帶入多元的經驗和觀點,啟動新的時代。」
洪秀柱當選黨主席後說,感謝「有機會彎下腰撿起第一塊磚頭,帶領黨在廢墟中重建家園」。蔡英文有例在先,讓民進黨重生。洪秀柱無論是磚是玉,能力比她的性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