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日前進行最後一天的議程,行政院長張善政答覆立委盧秀燕質詢時指出,他已經和新閣揆林全聯絡過,雙方都有意願碰面;不過他補上一句,基於禮貌,他認為應該是蔡英文和馬總統先碰面,待雙英見面後,林張再會。由於政黨輪替有許多實務必須交換意見,經驗也可以傳承,無論是前後任總統或是閣揆,都有會面的必要。
張善政說,這兩個月他充分體認到行政、立法兩院合作的重要,他希望新任閣揆林全能接續能量,讓兩院充分合作,國家有更美好的未來。張善政近兩個月來在立法院的表現深受肯定,一方面是因為此時內閣處於看守狀態,民進黨很快就要當家,無須杯葛;一方面也是因為張善政的個人特質,來自民間沒有身段,善於溝通。所以行政立法兩院沒有過去的烽煙漫火。
政黨輪替,政權交接的問題特別多。二千年陳水扁接任總統時就抱怨,很多檔案、情報和機密專案並沒有完整移交;國安會連一份會議紀錄的檔案都沒有,他完全不知道國安會做了什麼事。雖然他和李登輝私下進行了多次溝通,但他說政權移交只能說是「良心移交」,而非「制度移交」。同樣的,馬總統準備接任時,扁政府也把許多機密檔案送進碎紙機。這次政權輪替,馬政府已經把所有國安檔案完整列檔,說明了許多問題需要時間的積累,慢慢形成慣例。
雖然立法院正在制定《總統職務交接條例》,這是屬於制度性的規範,有了「制度性的交接」;其實還是需要「良心的交接」,這就是最重要的經驗傳承。八年的總統經歷,再怎麼說都有一籮筐的寶貴經驗,經驗的傳承可以讓新手很快上路,而且不會走冤枉路。過去總統當選人在就職之前都會去向黨國大老請益,包括蔣經國、李登輝都曾經如此,也顯示國家元首的敬老尊賢。但民主選舉後,愈來愈不重視前輩的經驗了。
為什麼蔡英文和馬英九的「雙英會」這麼必要呢?一是藍綠兩黨長年惡鬥,雙方有必要向人民展現和解的誠意;二是政黨輪替應該樹立前後任元首會面進行「良心交接」的慣例;其三,藍綠兩黨的政策差異甚大,有必要多聽取對方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現在政務的重中之重是兩岸關係,大陸已經拋出「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的底線。蔡英文的五二○就職演說能否正面回應而不踩紅線,影響兩岸的未來。大陸和甘比亞建交,已經說明了「外交休兵」政策瀕臨終止。此刻雙英會更有實質和象徵意義。畢竟馬總統八年來的兩岸政策使得兩岸能夠順利往和平發展的大道邁進。他的經驗對蔡英文必定有幫助。
國民黨和大陸已有互信基礎,如果蔡英文能夠善用馬總統的經驗,甚至起用他在兩岸擔任橋樑的角色,未始不是一著好棋。如果兩岸關係進入各界所說的「冷和」時期,馬總統會是很好的橋梁。今年的亞銀年會特使,馬總統就是最佳人選,以卸任元首的身分提高台灣的地位和能見度,同時可以和大陸再度進行馬習會,為兩岸建立更安全的機制。誠如張善政所說,雙英會應該進行,而且愈早會面對國家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