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這個字》吮了一吮鉛筆頭

字解文說工作室編著 |2007.03.26
2733觀看次
字級

廣告中常用「吮指回味,樂無窮」來形容香噴噴、美味可口的食物,在看得口水直流的同時,你可注意到吮字的正確念法了呢?它可不念「允」喲!

吮,音ㄕㄨㄣˇ,用口吸取的意思。《韓非子‧備內》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醫善吮人之傷,含人之血。」古代的醫術不發達,沒有現代進步的醫療器材,因此古代的醫生要治病人的瘡傷時,往往會吸膿血來清傷口。

民間也一直流傳著用口去舔傷病的地方,認為這樣就可以讓病轉好,因此當一個人這麼做的時候,就被視為是一種偉大的事。唐朝吳競寫過一本《貞觀政要》,紀錄唐太宗的政事,〈人惻篇〉寫到:「太宗征遼東,攻白岩城,右衛大將軍李思摩為流矢所中,帝親為吮血,將士莫不感勵。」試想皇帝御駕親征,竟然還為受傷的將軍吸血療傷,當然被視為一種仁德的表現,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極為難得的情操。《史記‧孫子吳起傳》中也提到戰國的吳起將軍,為他的士卒吸吮瘡疽之毒,這樣體恤士卒的行為後世就稱為「吮疽之仁」。

出自內心地為他人吮血療傷是值得崇敬的,但若是有目的地做這件事,就成了一種卑屈媚上的行為。在《莊子‧列御寇》中曾提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這麼豐厚的犒賞,當然天下人蜂擁而至,不管吮舔的是什麼樣的傷病。後來大家便形容這種行為是「吮癰舐痔」(癰,音ㄩㄥ,破爛傷口;舐,ㄕˋ,舔的意思)或「吮疽舔痔」(疽,音ㄐㄩ,結成塊狀的毒瘡)。例如:他附勢趨權,不辭吮癰舐痔,為達目的將自己的人格都拋棄了!

人的嘴巴吸舔東西稱為「吮」,那麼器物吸水呢?在《舊唐書,宣宗紀論》中有:「吮墨揮翰,有所慊然。」古人不像現在有方便的原子筆或鋼筆,寫作或畫畫的時候,都用毛筆蘸墨水,「吮墨」就有運用巧思寫文章或作畫的意思,「吮筆」、「吮毫」也是同樣的意思。看來小孩吮鉛筆寫字難說將來不會成為大文豪呢!在生活便利的今天,對於古代文字的意義可能很難體會,偶爾不妨放下原子筆,拿起毛筆「吮墨」揮毫一下吧!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