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若遇強震,萬華等行政區老屋受損情形將較為嚴重。圖/科技部提供
【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二○六南台大震傷亡慘重,也使地震預警備受矚目。科技部昨在行政院會報告「我國地震防災科技研發與落實」,以既有已知斷層及地震資料,推估台灣未來五十年發生震度七級以上「烈震」的地震模型圖,其中若發生高頻劇烈搖晃,危害較大區域包括: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嘉南、花東、恆春半島等地。
科技部推估指出,未來五十年全台發生烈震機率最高的地區是在花東與西半部斷層帶;一旦大台北地區發生規模七點一地震,台北市大同、萬華、中正區等,因老舊建物多,損壞情形將最嚴重。
首度地震模擬 21日登場
行政院長張善政聽取報告後,敲定將於三月二十一日首度舉辦地震情境模擬,針對大台北地區若發生震度六級強震,出現水電、交通中斷,土壤液化與山坡地崩塌時,各部會該如何應變,多面向沙盤推演。另外,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昨天也指出,台灣過去三百年來,平均約二十年有一次劇災型地震,顯示災前準備的重要性。
科技部次長錢宗良表示,情境模擬內容包括地震前預警系統、地震當時的應變,及災後救援、重建等。由於實際動員民眾演練牽涉太大,因此採用情境演練,會參酌日本的演練劇本。本次雖採電腦模擬,不過,因科技部採用最新資訊,還邀各部會做沙盤演練,模擬結果深具參考性。政院也規畫,將公開本次模擬所產生的更精確資料與數據,五月時,還將召開防災會報,強化應變能力。
錢宗良指出,花東、西部都有相當斷層帶,若發生強烈地震,危害相對會較嚴重,未來會累積相關資訊、以大數據概念不斷更新地震災害預測資料,做機率潛勢分析。他強調,這些推估,談的是機率,民眾可能一輩子都碰不到,也不宜當作房地產參考指標,大家不必太憂慮,「只要做好防災準備,任何地方都適合居住。」
純屬推估 不必過度擔心
對於「地震預警系統」預警時間為何?錢宗良表示,科技部與教育部已逐步建置國中、小學地震預警系統,以震央在嘉義、震波到桃園為例,會有五秒到十秒內,告知白天上課的學生趕快避難,而十秒鐘可做很多事;未來將逐步擴大至公共場所,如戲院、賣場、醫院等。
此外,報告中也提及一份「老舊建物衝擊分析」。假設山腳斷層全段錯動,地震規模七點一,震源深度十公里,以台北市來看,老舊建物損害棟數較高行政區包括:萬華區、大同區、中正區、中山區等。
陳于高補充說,此情境模擬是以各區老舊建物數量資料做分析,並非只考量斷層等因素,不過此資料較舊,有些地區老舊建物結構已做補強、更新,這些資料未來將一併考慮進去。
消基會昨邀集各界專家學者舉行座談,提醒消費者除應於購屋時謹慎注意建築物的潛在風險外,同時呼籲政府應盡速限期完成房屋健檢,並公布詳細地質警示資訊,同時也拋出成立「房屋糾紛法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