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高中學生與導盲犬當「同學」,學習與導盲犬相處,都覺得相當新奇。
老師張婕妤成為導盲犬寄養家庭後,每天帶著導盲犬幼犬到校學習社會化。圖/凌筠婷
【本報彰化訊】台灣視障人士約有五萬多人,大部分都靠手杖和家人協助外出行走,導盲犬除了訓練不易,視障人士接受度也不高,目前台灣僅有五十隻導盲犬,卻有五隻還在「待業中」,「失業率」高達一成。台灣導盲犬協會積極對外宣傳,希望讓辛苦訓練的導盲犬,能夠成為視障者的第二雙眼。
台灣導盲犬協會表示,根據國外研究,導盲犬與視障人士的理想比例計算,台灣的導盲犬需求量約為五百隻,但是目前僅有五十隻訓練完成,卻發現已經「供過於求」,讓協會人員相當驚訝。
導盲犬指導員黃一山表示,訓練一隻導盲犬需要二到三年,成本需花上百萬元,但台灣視障者接受度卻不高,主要因為「信心不足」。
目前中部僅有二隻導盲犬服役中,其中一隻是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視障生黃靖茹的好夥伴Tamra,本來怕狗的她,也是因為導盲犬協會講座,才認識導盲犬,進而克服怕狗心理,接受導盲犬成為她的第二雙眼。
黃一山為了替導盲犬「找工作」,積極帶著導盲犬至各級學校進行宣導,彰化縣溪湖高中老師張婕妤因緣際會成為導盲犬寄養家庭,去年每天帶著導盲犬幼犬到校練習社會化,同時讓學生認識導盲犬,上周黃一山也帶著導盲犬Oki到溪湖高中,讓學生矇眼體驗導盲犬「導航」,學生林宜萱說:「看不見的感覺好可怕,有導盲犬引導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