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院所內充斥各種病毒、細菌,專家常提醒,進出醫院記得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以求自保;但調查發現,一半以上民眾上醫院不會戴口罩,而探病或看診前後未洗手的人也將近三分之一,顯然國人的衛生習慣仍有改進空間。
台北醫學大學日前調查六百多名醫事人員及民眾的「醫療安全認知」,結果在「民眾就醫常疏忽或容易犯的錯誤」中,只有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上醫院會戴口罩,而在醫事人員眼中,民眾懂得自保的比率更低,僅近四成認為民眾會戴口罩。
至於洗手方面,七成的醫事人員表示,民眾看診或探病的前後都有洗手習慣,但實際上,受訪者中,只有六成七表示會洗手,顯然醫療人員高估了民眾的衛生觀念。
北醫進修推廣部主任朱子斌指出,在幾年前SARS流行期間,不少民眾都養成了進醫院要戴口罩、勤洗手的習慣;但事過境遷後,大家似乎逐漸把這種好習慣給忘記了,卻不知道這樣其實既不利人也不利己。
醫師提醒說,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病菌、流感病毒、腸病毒等,都容易潛藏在醫院裡,成為戕害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上醫院除了注意防護措施,更應減少觸碰扶手、電梯按鈕、門把、診間內的儀器、候診區的座椅、公共電話等處,以防病原上身;如果碰觸上述物品,應趕緊洗手,再以衛生紙擦淨雙手。
此外,進出醫院最好全程戴口罩,儘量走樓梯,以避開電梯內擁擠人群,少開口交談,避免揉眼睛、挖鼻孔,以免黏膜組織受到感染,回家後,應立刻換掉在醫院穿過的衣服,並全身沖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