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台北市政府以超高效率拆除忠孝橋引道,原本三個月工期縮短為六天。一百三十二年歷史的北門重現風華,許多民眾驚覺造型古樸的北門竟然這麼美,可惜周遭的高樓與招牌醜陋無比。
北門的重生,讓台北恢復城市的記憶,也凸顯台北該好好整頓醜陋的招牌與市容,塑造獨特的城市美學。
建於清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的北門,為兩岸華人社會僅存的閩南碉堡式城門。北門原為台北府城正門,也是台北五大城門中,唯一保存建城原貌者。北門見證了清朝、日據與國民政府不同時期,先前兩度險遭拆除,幸經多位學者專家挽救,得以保留下來。但被忠孝橋引道包夾,市民很難感覺它的存在。
北門重生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提出「西區門戶計畫」的第一步,北門將成為西區的歷史亮點。因應機場捷運通車,北門將成為觀光客進入台北的第一印象,市府打算重現北門廣場,展現台北豐富的都市紋理與歷史內涵。
依北市府規畫,機場捷運通車之後,台北關進出人潮由現行五十萬人次增為七十萬人次。為滿足如此大量的人潮進出與消費,將以八年時間進行開發;北門附近的交通動線、產業活動與公共設施都必須加強。
北門重見天日,許多民眾步行到北門拍照留念,發現北門其實很大,兩旁的建築物標示著不同時代的美學。
以一旁日據時期興建的台北郵局為例,展現恢宏典雅造型;另一邊則是光復後的商業大樓,五顏六色外掛招牌雜亂無章,嚴重破壞整個地區的市容。市府希望北門重現,成為西區門戶,看來周遭的廣告招牌與老舊大樓勢必要先整頓一下,否則觀光客恐怕留下很糟的印象。
坦承不懂美學的柯文哲日前夜訪北門,察覺四周商業大樓廣告招牌破壞市容,已指示改善。然而,台北市招牌普遍俗艷,該怎麼改善呢?專家建議,台北市應推動減法美學,把招牌變小,色彩變淡。以日本京都為例,古樸的市容廣受觀光客喜愛,原來京都訂定非常嚴格的景觀法,全面禁止屋頂設置廣告看板,規範廣告招牌高度,禁止旋轉或閃爍的霓虹燈,連店家內的海報也規定比例和彩度,就連若干跨國連鎖企業如麥當勞都能乖乖配合。
日本有全球最嚴格的景觀法,台灣卻沒有這樣的法令,研議二十多年的《景觀法》草案遲遲未完成立法。台灣要培養城市美學,必須加速通過《景觀法》,對醜陋招牌加以規範。
北門重現之後,可以先從北門周遭開始,啟動減法美學,把招牌風格統一並美化,逐漸擴展到其他地區;不妨邀集市民共同參與,培養年輕一代的城市美學觀。未來市民或外國觀光客漫步北門廣場時,除了認識台北城市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外,也能進一步發掘台北獨特的美感與生活品味。
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城市美學,柯文哲批評台北缺乏城市美學,身為市長,自己也要先培養對文化美感的品味,才能進一步提升市民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