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大進修推廣部 廖唯晴
一股在異鄉奮鬥與堅持的勇氣,令曾慎昭永不喊累,「當時會再投入職場,只因為在美國的環境裡,我必須要生存下去。原本我每天都是過得很快樂,不需要花太多精神去特別想些什麼,卻因為孩子,需要想辦法生活下去,」於是三十多歲的女人回到學校,熬了一年半,哭了半年,還沒畢業就開始找工作,「不過很幸運地,我在美國找到第一份工作。」
美國與台灣兩地奔波,曾慎昭認為,「一個人的專業能力是在於付出,著實難以兼顧家庭,但不管如何忙碌,在重大節日時刻一定會與家人同聚,保持著與家人的親密互動,即使兩地奔波再疲累,仍要求自己要堅持下去。」
為什麼會接觸臺大進修推廣部的課程?長時間在美國生活的曾慎昭說自己是為了一圓已故父親的期待,也為了個人再進修,所以再度踏進校園。每個學期仍會請一個星期的假回家看看孩子,再趕回來考試。依舊是分身乏術的辛勞,但不曾有怨言,在同班同學的相互扶持下咬牙撐了過來,也完成在臺大推廣部管理碩士學分班的學程。
「不會的要學到會、不行的要做到行;不妥協、不放棄;就是要想盡所有辦法去make it happen。」與猶太人共事所學習到的這種做事精神,讓曾慎昭體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