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簽名製成的感謝狀。圖/記者李祖翔、梁純識
苗栗永興國小校長頒感謝狀給梁純識,旁為穿上羽絨衣的孩子。
圖/記者李祖翔、梁純識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圖/記者李祖翔、梁純識
名坊創意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純識不只是台鐵文創商品授權商,出品炙手可熱的一百二十五周年經典紀念馬克杯、太魯閣及普悠瑪號紀念商品,還因為有營造三十餘年的功力,許多公共工程都一手操辦,在業界小有名氣,而去年她出任台北明水扶輪社長,也將一絲不苟、認真且嚴謹的工作態度投入公益,出錢、出力又出時間,讓偏鄉校園的師生莫名感動,甚至吃驚。
當扶輪社長之前,梁純識其實已觸及關懷事務。有一年,她接獲一通來自小學校長的求助電話:「運動場開標六次都失敗,能幫幫我嗎?」自詡沒有事能難倒自己,她二話不說就應允,指派工地主任前往場勘,但是得到「環境太差,最好放棄,否則鐵定虧損」的答覆。思索片刻,便以「當作做功德,幫孩子一把」為由,專案處理。雖然賠三十萬元,卻笑說很值得,因為她與校長吳俊秀的友誼又深了一分。
付出一點點 能做很多事
「他是我的貴人。」說起吳俊秀,梁純識滿口讚歎:「他是我畢生見過最正派的校長,不想著如何占廠商便宜,只想把事做好;對孩子也特別用心,所以我在經費補助上,一直給的很安心。」校長處事分明,帳目清清楚楚,孩子的需求和滿足都能被看見,讓她總能滿足的會心一笑。隨著校長轉調他校,梁純識也跟著一路關懷,台北到苗栗的深耕,覺得自己快成南庄人。
五年前她初次下鄉,認識了偏鄉教育環境的惡劣,「心疼的酸。」她突發奇想,邀孩子北上參訪花卉博覽會;得知孩子連早餐都沒得吃時,便協助校長發起希望早餐計畫,與扶輪社友一起關懷他們。天氣轉涼時,去電詢問校長,「孩子衣服夠穿嗎?」當校長說,「連制服都沒有。」立馬為他們訂作了一套。
一般人認為,用錢需要審慎規畫,從前梁純識也這麼想,但她慢慢體會到,很多事不能等,尤其是「明確需要幫助的人」。她坦承,感受「付出一點點,就能為很多人做很多事」後,才發現過去的自己常以時間不夠為藉口,錯失助人的機會。
送愛偏鄉 利益回饋原童
去年梁純識擔任扶輪社長,資源豐富影響的層面更廣,她想做的事也更大,「我要跨區合作!讓扶輪精神遍地開花!」恰逢同時就任的國際扶輪3520區總監林華明支持,十一月聯合六個扶輪社,包車送愛到偏鄉,十二月再聯合九社,參與南庄洗衫坑扶輪意象木棧橋的捐贈儀式──木棧橋是梁純識一手標案、設計、建造,並與社友們一同捐贈的,希望建物能活絡在地商圈,利益都回饋到部落孩童身上。結果參與的扶輪人都愛上這種形式的關懷,有人更興奮的說:「沒想到企業關懷可以這麼做。」
還曾有群孩子把梁純識惹哭!原來她送苗栗永興國小二十多名學童一人一件羽絨外套,小朋友透過朗讀和樂器演奏表示感謝,老師則要求她一件件親自拿給小朋友,她摸了每個小朋友的頭,一人一個大擁抱,真的好感動。不過這位校長不姓吳,姓謝,是她出席南庄國中校長交接時換名片而來,「當時沒想到會牽出這麼一個緣。」她肯定的說:「謝校長也很棒,給孩子買的外套都不是零碼!」小朋友事後還簽名,製成大愛心感謝狀給梁純識。
為了不要只是出錢作關懷,梁純識不僅一天跑四所深山學校,最遠到過屏東,設備建造時還監工,往返跑了十趟以上,累到一回家就躺平,直至天明。梁純識說,累歸累,手機中滿滿的孩子笑容,可以療癒每一次辛苦,甚至其他煩憂。
社長像菩薩 布施作本職
燒錢暖孩童心,梁純識甘之如飴,覺得扶輪社長就該像菩薩,把布施當作本職;總監林華明也教導她遇到挫折時要像觀音:「多予傾聽、鼓勵他人,以面對問題,只要用心,再難都能克服。」她自己也打造了「心中不苦就不會苦」的座右銘。
誰能想像曾經嚮往名牌、珠寶的企業家,在事業有成後,反而珍惜每一次消費可能省下的三十元?洗盡鉛華、裝扮樸素卻不失典雅的梁純識說:「省一次三十元,孩子的桌上就有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