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郁美
《華嚴經》對法身佛的描述甚多,以下依〈世主妙嚴品〉所述,大致分為以下型態。又,「佛」有許多異稱,「如來」是其一。
一、法身佛無影像、無來去、非實有。
所謂「佛身清淨常寂滅,光明照耀遍世間;無相無行無影像,譬如空雲如是見。」或:「體性常不動,無我無來去;而能寤世間,無邊悉調伏……諸佛真金色,非有遍諸有,隨眾生心樂,為說寂滅法。」
故知「非實有」、「非一非異」才是他真正的「相」。若是有形體有樣貌有聲音,那應是報佛或化佛,係為眾生而權現。
二、如來恆於法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如來說法時其音聲遍虛空與法界,雖然眾生資質有利頓高下,但皆能隨其業力與因緣而有不同領悟。但就「法」之最高義來說,如來如如不動,未曾說一字,所謂:「諸佛圓音等世間,眾生隨類各得解;而於音聲不分別,普音梵天如是悟。」以及「如來音聲無限礙,堪受化者靡不聞;而佛寂然恒不動,此樂智天之解脫。」皆是此意。
三、如來出現於世救度眾生,使之脫離憂悲煩惱與愁苦,同入涅槃聖道。
因眾生迷惑顛倒、流轉生死無有出期。如來悲憫故,以其大願大力救拔眾生,經云:「眾生罪惡深可怖,於百千劫不見佛;漂流生死受眾苦,為救是等佛興世。」又云:「眾生逼迫諸有中,業惑漂轉無人救;佛以大悲令解脫,無熱大龍能悟此。」
四、如來國土嚴淨,常放光明。
依天台宗所釋,如來所居之國土名為「常寂光淨土」,顧名思義是恆常寂靜、光明照耀之處。在此剎土中土地平坦,宮殿亭台皆端嚴富麗,人民慈祥和善無有爭端,儼然是個理想國。《華嚴經》上如是說:「世尊光明無有盡,充遍法界不思議;說法教化度眾生,此淨香神所觀見。」、「十方所有諸國土,一剎那中悉嚴淨;以妙音聲轉法輪,普遍世間無與等。」
再依本經內容來看,教主毘盧遮那佛(或名盧舍那佛)於梵文原意是「大日(太陽)」、「光明遍照佛」,其剎土蓮華藏世界壯麗雄偉,確實令人心嚮往之。
《華嚴經》之「法身佛」建構出一個救拔眾生苦而又如如不動、恆放光明的世界,它是虛擬或神話或文學意象嗎?惟各自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