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戰國策》韓策,記載著一則秦宣太后與當時韓國的使者尚靳的談話,這段談話記載在史書上,注解《戰國策》的宋人鮑彪更認為,宣太后說的話「汙鄙甚矣」甚至認為「秦母后之惡,有自來矣」,把另一個母后,秦始皇的母親趙姬也一起罵進來了。到底秦宣太后說了什麼話,讓鮑彪這麼介意呢?
原來,楚國曾經攻打韓國,並圍困韓國的雍氏五個月,韓國向秦國搬救兵,希望秦國能夠出兵崤山。韓國派出的求救人員與車輛,冠蓋不絕,顯示情況非常緊急。但秦國就是按兵不動。
韓國命尚靳做為使者遊說,尚靳認為,韓國在平時可以當秦國的屏障,打仗時可以當秦國先鋒,彼此之間就像唇與齒的關係,唇亡齒寒啊!
宣太后認為,韓國派這麼多使者來遊說,只有尚靳說的話有點意思,於是就接見他。宣太后不說唇齒之間的道理,反而說出床笫之間的道理,他對尚靳說:「我服侍先王(惠文王)的時候,他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覺得不舒服,但他把全身壓在我身上,我卻不覺得重,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有好處啊!現在幫助韓國,兵不多糧食有限就無法幫助韓國,要出足夠的士兵與糧食,每天費用都要支出千金才夠,我看不到什麼是對我有利益的地方!」
宣太后用最簡單的男女概念直接了當說明秦國要的利益,尚靳無法回答,只好回到韓國跟韓王報告。韓王派了令一個叫張翠的人當說客,張翠自稱生病,走得很慢,不像從前的使者般來得很急。
張翠去見甘茂,也不說什麼唇亡齒寒的道理,直接從厲害分析,他首先說明韓國情況其實沒有這麼危急,秦國不來救韓,韓國就與楚國合,形勢比人強之下,就會促成韓魏楚三國同盟,秦國就會倒楣了。
甘茂把這話說給秦王聽,昭襄王覺得有道理於是答應出兵。
鮑彪注解時認為,宣太后與甘茂的事蹟,時間點不對。楚前圍雍氏時秦惠文王還在世,楚後圍雍氏時,甘茂已經出逃到齊國。
由此看來《戰國策》寫進來的不是史實,而是強調說客之間的話術啦!
至於宣太后到底有沒有說過這些話,就很耐人尋味了。
(相關內容在17:10警廣FM104.9頻道《天天樂陶陶》節目同步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