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旅遊活動應選擇領有執照的合法旅行社,簽訂旅遊契約較有保障。
圖/楊美珠
文/記者李碧華
圖/楊美珠
寒假與春節聯手打造了旅遊旺季,雖一票難求,也要謹慎選擇旅行社而保障自身安全。本周停業的蘿維亞、三菱、山弘、翔富、國洲、元寶、鳳翔與東海等分別因資金調度異常、跳票、暫停營業未報備等因素遭觀光局廢止執照外,文康、明鴻國際、喜信、通億、泰昌、全國國際、新世代、巨喬、上海旅遊國際、惠東等十家旅行社被停權起因則在業務考量。
另外,翔安旅行社被票據交換所公告為拒絕往來戶、也沒投保屢約保證保險,天旅和哈雷旅行社更因沒投保屢約保險,成為觀光局黑名單。
碰到寒假旺季,觀光局提醒旅遊者參加旅遊活動或購買國際機票時,應選擇領有執照的合法旅行社,簽訂旅遊契約較有保障,並應確認洽辦的對象是相關從業人員。
觀光局整頓問題旅行社,從業人員怎麼說呢?三十五歲的阿偉是公司百餘位導遊之一,帶完廈門台胞小團,就要改換跑道到福州去開大卡車了。「因為我也是苦不堪言,已經賠了好幾團,撐不下去了。」此話一出,阿偉知道大家要問的第一個疑問是,導遊根本是無本生意,旺季多賺點,生意冷清就多休息幾天…。景氣淡旺有別,頂多賺少,怎會賠錢?
阿偉解釋,那是因為現今旅行社和導遊重新建立新合作關係,導遊接團要先自己代墊總旅費,萬一達不到購物業績,差額就必需自己賠出去。以三十人的金廈特惠團為例,一人雖收取六千台幣,要代墊的資金可不是十八萬,而是多兩成,也就是說,團員必需購足贊助廠商的貨品達三成以上,旅行社和導遊都分到有一成利潤才足以生存。「茶葉,絲綢與寶石是三大贊助產品。」
問題在,繳費組團成行之時,導遊完全無法事先掌握團員的購買力,全憑運氣。「目前團員購買力萎縮,這就是我賠錢的原因。」阿偉帶到一團親子團,小孩絕無購貨行動,用大人的業績全力衝,力量畢竟有限。
也因此,阿偉常提醒入行的後輩要有心理準備,「錢已預付,已追不回來,如果入不敷出,最後只能自己處理。」阿偉說,旅行社未必穩賺不賠,導遊卻因業績不穩而此起彼落,難怪問題旅行社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