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人不可貌相。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叫作「晏子使楚」,說的是人不可貌相的道理。
齊王要派人出使楚國,挑來選去,最後派了長得非常矮,相貌普通,甚至有些猥瑣的晏子去。楚王一看,齊王怎麼派這麼一個人來啊?就準備要侮辱晏子,在城牆下面開了個非常小的門,規定他只能從這個地方進來。晏子不卑不亢地說:「這哪是人走的門啊?是狗洞啊!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國,那我就走狗洞。」
楚王一聽,那楚國不就成狗國了嗎?只好開啟大門請晏子進去。楚王見到晏子後就說:「齊國沒人了啊,怎麼派你來?」晏子回答:「齊國派使節有一個規矩,上等的國家派上等的人去,我在齊國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國。」楚王一聽,對晏子肅然起敬。
既然人不可貌相,那麼要憑什麼去觀察人、判斷人、認定人呢?最重要的是關注他的內在。人只要德行高,名聲自然就會高,因此,我們要注重內在的修養。
【原文】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引自《晏子春秋》)
【譯文】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了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