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善心與網路力量

 |2016.01.20
1412觀看次
字級

「三姐弟布丁」爭議落幕,對於這起出於社會助貧善心,結果卻跡近鬧劇結束的事件。此一事件顯示出有些國人對行善的定義有待調整。

「三姐弟布丁」事件起於去年十一月,三姐弟接到網友惡作劇訂單,生產了近四千元的布丁,結果送不出去,只好分送街友。消息見報,引發社會大眾同情。一時間,訂單紛紛湧入,替「三姐弟布丁」帶來知名度,生意也因此改善。可惜才二個月就大轉向,反招來假愛心真營利的批判。

形勢逆轉是因為,三姐弟延遲交貨,買主不滿。但他們不但沒有道歉,反而回嗆對方「肚量小」。站在做生意的立場,這種反應顯然不當。更糟的是,由於這個負面新聞的出現,有網友開始對他們大起底,因而發現三姐弟吃大餐,穿用名牌服飾與手機等。種種行為讓人懷疑是否真如當初所披露的貧困,需要協助。

由於網路傳播迅速,這次招來的不再是同情與協助,而是排山倒海的譏諷與謾罵。撫養三姐弟的阿嬤甚至因壓力太大而做傻事。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很遺憾的,也再一次印證了台灣社會濫情理盲的一面。

網路使用者的年齡層相對較低,容易被感動,也更有群體意識,有人呼籲就群起響應。在網路事件,都有這個特色;之前也有超商因準備的三明治太多,賣不掉,店長面臨自行負責的窘境,也是因網友的號召,很快就解決問題。這種情形,充分反應網友急公好義的可愛。

但在「三姐弟布丁」事件中,部分網友的反應卻有失理性,當上述對三姐弟不利的消息傳出後,訂貨手機被灌入幾千則指責的訊息,這教他們如何承受?網友的起底行動,擴及他們的父親,由於父親曾經營影視工作,也被網友譏諷懷疑三姐弟是自導自演,故意做出假愛心真營業騙局。

其實就算三姐弟因延遲交貨的第一時間反應不得體,在被揭發後,他們也立即道歉了,實在沒有必要再進行後續的起底刨根。這種網路肉搜式攻擊,沒有多少人有能力承受,何況是三名少年。而在各網路論壇中的討論,一面倒的負面言語,與二個月前的鼓勵、同情、愛心,有天壤之別。這麼徹底的由紅翻黑,令人感到網路的殘酷無情,也有網路霸凌之嫌。

照三姐弟的臉書告白,很多所謂的「奢華用品」,多半是網友贈送,並不是他們自行購買;吃大餐也是網友請客,因此而招來生活奢侈之譏,豈非太苛。值得檢討的,或許是部分捐贈者的方式,不必以送名牌、吃大餐來表達善意,畢竟那不是受助者最需要的協助。對處於貧困中的弱勢者而言,奢侈品只是一時的享受,他們需要的是長期穩定的協助。在「三姐弟布丁」事件中,送名牌、請吃大餐的錢,如果能轉換成定期購買他們的產品,豈不更有意義。

載舟覆舟的網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現代人脫離不了網路,但依賴網路之餘,究竟是善用了它的特性,使助人善行得到最大的發揮,或成為傷人不利己的工具,值得深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