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畫筆 傳遞溫暖光明

李祖翔 |2016.01.19
1887觀看次
字級
陳翊巧在法國、澳洲街頭繪畫,磨練自己的技法,手上拿的是明年要聯展的毛小孩畫作。圖/記者楊祖宏
陳翊巧(左)走上畫家道路的起點,源於外公自小在牆上描繪的龍(如後圖)。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李祖翔報導

「人生不是賭注,卻需要不斷實驗,找到正確的道路。」自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畢業後就立志當畫家的陳翊巧,經過持續的充實與歷練,終於在去年七月開辦個人作品展,一幅畫定價近三萬,買家興致高昂、詢問度高,不過,小有所成不是結果,是開始,她說,選擇這條路需要很大的勇氣,「還有好多試驗等著我。」

陳翊巧對繪畫產生興趣,源自家中一面牆上的龍圖,「九十四歲的外公無師自通,年輕時在許多親戚家留下龍圖,一條龍長約二公尺,非常壯觀,連附近宮廟的龍繪都出自他手。」外公運用色鉛筆、麥克筆等多媒材,構成一幅幅在波濤中翻滾、大氣的中國龍,鄰里讚歎,因此讀幼稚園開始,她就有強烈念頭,想和外公一樣厲害。

克服挫折 用心學習成長

想當畫家,親友的反對聲浪不斷,嫌錢少、怕辛苦,陳翊巧卻很堅持,認為這個世界需要的是「善的傳遞」,透過畫筆,傳遞溫暖、舒適、光明,讓畫產生療癒作用!

誠如早有的體悟──堅持需要勇氣!為了給自己膽量,也不想當井底之蛙,陳翊巧毅然跑到澳洲農場打工,賺取夢想資金,一面在街頭替人彩繪,一小時一張、二十澳幣,做從未想過且不敢做的事;雖然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卻靠著法國室友畫的一張地圖及比手畫腳、手機、紙和筆,闖蕩江湖。

「出國的意義在於體驗異鄉生活時,可以把『決定是否正確』、『選擇的路是否適合一輩子』拋諸腦後,充分享受休息、感受大自然的呼吸。」她吃盡美食、品味生活,從緊張、關閉耳朵聆聽,到克服挫折帶來的壓力、用心學習、幫助與她相同狀況的人,成長意外地迅速,並且抓到讓自己更進一步的祕訣:「注意每一次的壓力源」。

宣洩壓力 生命會有出口

壓力源是好東西,但壓力過多時需要宣洩,陳翊巧最有效的方法是大哭,哭完看著鏡子,找出自己的優點,例如眼睛很美、個性很好、專注的女人真不錯,漸漸就會忘掉所有不愉快。她相信只要做事夠積極,沒有過不去的障礙,生命自有出口。

給自己打了很多強心針的陳翊巧,回國後卻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迷失,因為環境變化太快。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她當起櫃姐、賣過飾品,在展覽館打工以及教書,可惜愈做愈茫然,因緣際會,和母親到佛光山服務,協助設計年節卡片、剪接影片,每次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在那些日子裡,隱隱發現只要接觸佛法、思索人生意義,藝術創作的未來就多一分希望,阻塞的思路全被打通。

欣賞優點 人皆獨一無二

不論社會競爭是否激烈,驚才絕豔之輩是否層出不窮,學佛後陳翊巧不再自卑,開始會欣賞他人優點,並因此有了更多自信,「因為世界是互補的,你有我缺少的,我有你的不足,每個人都獨一無二。」至此她的創作嶄露一股自信,有信心讓欣賞的人度過難關、被愛擁抱。

「挫折沒什麼,繼續向前吧!」當她的作品傳達了這樣的概念後,就有許多買家,包括年輕人、情侶。陳翊巧感性的說,藝術的魅力在融合緣分的要素,畫家與買家之間、贈畫與收畫之間,有著許許多多的緣,而她本身也在造緣,如舉辦作品聯展,一邊聽故事一邊描繪已逝的毛小孩生活點滴,用藝術牽起所有人的回憶與緣分,療癒彼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