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玉華
安琪從大學財經系畢業後進入一家銀行的財務部門,負責金融行銷工作,她謹言慎行、循規蹈距,為了拚業績,常常工作超時也無怨言;除了行銷工作之外,還帶領菜鳥、支援後勤報表,這原本都不是她的業務範圍,但主管都叫她一肩扛起。有功不賞,她不爭取;有罪要罰,她就吞忍。時間久了,她成了角落裡不吭不哈的受氣包。
部門來了新人小慧,活潑外向積極主動,在職務的溝通協調和爭取福利上絕不妥協,她手段靈活、談笑用兵,待人處事圓融外放,深得主管賞識,因此備受恩寵,在辦公室裡如魚得水;這一切看在安琪眼裡真不是滋味,她在電話裡憤憤不平地問我:「我忍辱負重,錯了嗎?」我無言,個性決定命運,不是嗎?
安琪從小生長在一個男尊女卑的家庭,父親外遇,母親除了料理家事、奉養公婆,還要照顧一個精障的小姑;因為住在祖厝,所以那些離家在外的大伯、姑嫂們總是對安琪母親頤指氣使、隔空指導,母親也習慣了逆來順受,為了三個孩子,為求一個棲身之所,受再多委屈也不流淚、不聲張。
我在醫院做義工,看過太多遭受婚姻暴力的妻子前來就診,她們被打得鼻青臉腫、渾身是傷,有些牙齒被打掉,有些腿骨被打斷。她們拿了驗傷單,向社工求助,院方也提供轉介管道,可是過沒多久,老戲重演,她們又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我面前,一而再,再而三……這些飽受婚姻折磨的婦女,連逃家的勇氣都沒有,為了稚齡兒女,拖著疲憊的身心,委屈求全地套著婚姻的枷鎖。
小如也是其中的一個,我曾經問她:「妳這樣值得嗎?」小如淚汪汪地說:「為了孩子,為了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我什麼都可以忍。」
一個完整的家不是只有戶口名簿上完整的稱謂而已,沒有愛,哪來的情?孩子長期看到父親施暴、母親被打,小小心靈充滿恐懼陰影,「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兒子會不會複製父親的暴力?女兒會不會學習母親的軟弱?」我反問小如,她陷入了深思……
安琪學習母親的隱忍內斂,陰鬱的個性累積許多負面情緒,身為她的朋友、同事,自然都想要遠離她;而小如每天察言觀色,動輒得咎,看丈夫的臉色過活,她的孩子想必也畏首畏尾,或者言行偏激,怎能奢望他們發展出成熟體貼的個性呢?
既然委屈不能求全,何不勇敢替自己找一個出口,給孩子一片更大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