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滿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店,為何取名「狗不理」呢,相傳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天津有一孤苦老人,靠拾荒維生;一日黎明,老人負簍出門,遙見垃圾箱旁有野狗數隻,似欲噬食一物,近前視之,赫然一男嬰,不知何人所棄,老人抱回撫養,疼愛猶如親生之孫,想這孩子也真是命大,竟未被野狗所傷,因此取名「狗不理」。
狗不理長到十歲,已非常懂事,更是孝順爺爺,他開始批發包子沿街叫賣,替爺爺分擔家計。因他生得眉清目秀,嘴又甜,深受顧客的喜愛,每天一籃包子很快賣光,祖孫生活大有改善。
狗不理到了十七歲,決定自己做掌櫃賣包子,他的包子別具特色,全是豬肉白菜餡,皮薄餡多塊頭大,一口咬下滿嘴湯汁,招徠廣大的顧客,生意非常興隆。兩年後便更換店面擴大經營,但開店不能沒招牌字號,因狗不理的包子已聞名遐邇了,乾脆就叫「狗不理」吧!
只是此名聽來不夠文雅,有好心人士便替他改為「苟不理」,意思是「如果你不理會,不來嚐嚐,就坐失良機了」,但此號並不被人認同喜愛。不過當今天津「北門臉兒」的苟不理,乃正宗的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