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名句》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文心工作室編著 |2007.03.21
6601觀看次
字級

◆名句的誕生:

雄雉于飛,泄泄(ㄧˋ)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ㄓˋ)不求,何用不臧(ㄗㄤ)?

◆名句語譯:

雄雉在天空飛翔,揮動著翅膀。懷念遠方的丈夫,自找離愁空憂傷。雄雉在天空飛翔,鳴聲忽上忽下。的確是因為丈夫,使我擔憂掛心。望著太陽盼月亮,勾起綿綿思愁,山河阻隔路漫長,何時才能歸來?你們這些官員都一樣,不知安分守紀,若能安貧知足,不忌妒不貪求,怎會做不好?

◆文章背景:

這首詩的背景時空,時值西周後期,戰爭頻仍,男子紛紛離家趕赴戰場,導致許多婦女獨守空閨,默默承受相思之苦,這就是詩中女主角之所以發出如此感嘆的原因了。

全詩分為四章,內容鋪排將女主角的心緒以層層遞進的方式,深入描寫她對丈夫的思念,第一章「我之懷矣,自詒伊阻」,寫丈夫自從出外征戰,夫妻各分他方後,妻子便常常掛念丈夫。

第二章「展矣君子,實勞我心」,指丈夫離家以後,妻子無時無刻不懷念丈夫,終日憂傷的模樣。

第三章「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寫時間就在妻子每日期盼下流逝,卻依舊不見丈夫返家,即便殷切盼望,但是「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山河阻隔漫漫歸途,丈夫要走到何年何月呢?至此,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峰。

最後一章含蓄點出造成夫妻飽受離散之苦的,正是那些不講仁義的統治者,一語道破政治人物的心靈包袱----忌妒與貪求。

◆名句故事:

本詩借雄雉起「興」,用委婉手法表現夫妻眷戀之情,不過有趣的是,「雄雉」這種鳥可不比其他常引用的「鴛鴦」、「孔雀」、「鴻雁」或「燕子」等飛禽,有祥瑞或是悠遠的象徵意義。因為雄雉雙翅又短又圓,飛翔能力不強,只有在受到驚嚇時,才會一躍而起,振翅飛行一小段距離後再落地。那麼以「雄雉」這般習性來比喻丈夫的遠行,難道是自嘆丈夫明明才疏學淺,卻偏偏羨慕顯達人士的功成名就嗎?有人便大膽臆測「自詒伊阻」埋怨丈夫不知安貧樂道,「奔波在外,完全是自找苦吃」。

若是基於此論點,那麼最後一章「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的道理就更顯而易見了。她反問所有的「君子們」,為何不懂恬淡自處,在家平安過日子?倘若安貧知足,不忌妒、不貪求,這樣過一生又有何不可?就連現在她眼前的這隻「雄雉」,都能自在地舒展翅膀躍飛,為何她那似雄雉的丈夫,卻非得去遠方尋「大志」呢?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