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雖來臨,勒緊褲帶的經濟苦日子預料將持續。出口連續衰退,且幅度擴大,經濟成長率恐難保一。主計總處指出保一確實很辛苦,但新的一年景氣看好,多數國內外研究機構也認為將緩步復甦。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二○一五年出口「沒有什麼旺季」,因油價、恐攻等國際不確定因素很多,包括油價跌到每桶四十美元以下,還有伊斯蘭國恐攻威脅,對全球經濟與消費力都造成損傷。但這些因素不會短期內消失,「看好二○一六」的預測可能太樂觀。
經濟學家警告,下一隻「經濟衰退的恐龍」即將出現。因美國已復甦長達七十七個月,但先進市場開發不出大型先進產品,帶動全球景氣;加上新興市場景氣仍然低迷,美國經濟是否能持續榮景,令人懷疑。
總統府資政陳冲持悲觀看法,認為今年景氣是歷年最難預測一年,因變數太多,包括美國就業是否穩定復甦、歐洲貨幣寬鬆政策是否持續。尤其油價狂跌,嚴重衝擊產油的美俄兩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各國沒有流動性,金融市場大亂。
人力銀行發表二○一六年職場趨勢,景氣能見度不佳,企業徵才心態保守,去年九月以來,工作機會年增率逐月縮減,預期今年工作機會只有緩成長,平均薪資繼續停滯。無薪假空襲電子業,希望進入電子業的人大量減少。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已完成第一輪談判,成員國包含越南、馬來西亞等近半東協成員國家。人力銀行資料庫中,工作地點位於東南亞的職缺增加。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推出「南向政策」,但這個早已執行的舊政策,成效不彰。
不過,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包括台商及外商都相繼轉向東南亞國家。今年無論哪個黨執政,「南向政策」無疑都要大力推動。然而,台灣曾以高效率、高活力創造亞洲經濟奇蹟,卻因民粹主義及政黨惡鬥,陷於「印度化」的泥沼,迄無努力自拔的跡象。
所謂「印度化」是指印度在發展過程中,因為立法遲緩化、決策本位化和建設無效率化,使法令跟不上時代腳步,行政效率追不上全球化開放腳步。印度的發展表現追不上其他「金磚四國」,這是主因。
服貿協議與兩岸監督條例被擱置在立法院,至今兩年多。媒體指出,這和印度花一年討論公務員該用何種顏色的筆,有何差別?台灣已走上印度「走一步、停兩步」的軌跡。二○一六年的新政府,必須大立大破。
二○一五年亞太地區財富報告,富裕人士已達四百七十萬人,是全球最多的。其中,中國與台灣富裕人士增速分別達百分之十七點五與百分之十一點八,快於香港、新加坡與南韓。
富裕人士是指至少有一百萬美元(約三千多萬元台幣)可投資資產的人。富裕人士增多,而絕大多數民眾卻對經濟「成長」無感,顯示台灣的貧窮差距正以更快的速度拉大。即使二○一六年能保一、保二,但薪資恐將繼續停滯,國民的幸福指數難以提高。總統大選雖趨勢明朗,但經濟弄不好終究要下台,在許多國家已形成鐵律。
(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