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冬至高溫飆到三十度,創六十七年來記錄,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發現,即便冬天高溫,腦血管發病風險仍高,特別是居住在高屏、宜蘭與花東地區的民眾,發病風險比正常氣溫時多出百分之十以上,提醒中老年或有相關病史者在天氣變化時特別注意。
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蕭朱杏與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五十一歲以上的腦血管疾病及缺血性心臟病病人各一萬餘人,比對台灣七大空氣品質區的風險。
研究發現,若是暖冬出現如夏天的極端高溫,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會提高,特別是高屏、宜蘭與花東地區民眾的發病機率各上升百分之九、百分之九、百分之四十三,推測可能是當地居民整體經濟情況較弱勢,民眾對於發病前兆認知不足所致。但冬天極端低溫,也使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增加,尤其是宜蘭地區發病風險提高百分之二十二。
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指出,高溫時理論上中風較少,但實際上仍有很多發病案例,推測為身體代謝較快造成心臟負荷大;據觀察天氣變化時發生缺血型腦中風的機會較高,因血管會收縮,若是長期血壓控制不好造成血管硬化,氣溫驟降就會「爆血管」。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高偉峰說,急診人數依氣溫會呈現「微笑曲線」,介於十五至二十五度氣溫適中時人數最少,愈冷或愈熱人數就會激增。
蕭朱杏說,過去認為低溫才會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風的,事實上高溫也是危險因子,文獻指出可能是高溫沒有注意補充水分導致,建議老年人在天氣變化時,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
尹居浩建議,天冷時在家也要保暖,可開暖氣將室溫維持在十八度以上,寒流來襲老人家應避免外出晨運,洗澡、泡溫泉水溫也不可太高,以免使血液囤積在四肢、回流不佳,造成生理性低血壓;冬令進補時,高血壓患者也要忌口,以免進補藥效太強造成出血。
冬季防中風
1.天氣暖和或高溫時要補充水分
2.室溫維持18度以上,在家也要注重保暖
3.天冷時年長者應避免晨運
4.起床時套件外套再下床,避免溫差過大
5.洗澡水勿太熱,泡溫泉也要注意心臟負荷
6.冬令進補易使血壓升高,應酌量
資料來源/蕭朱杏教授、尹居浩、高偉峰醫師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