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見到台灣 就拐彎? 文/林建山 |2015.12.19 語音朗讀 19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銷蝕整體經濟的成長動能持續惡化,台灣新生代無能為力?圖/小許 當製造業不興,貿易服務業不起,外資何需單戀台灣小小一朵草花呢?圖/小許 外資直接投入台灣市場以及服務業外向發展機會,受到了莫大壓抑。 圖/小許 不再繼續熱烈擁抱,台灣給國際社會「不友善外資」的強烈印象。圖/小許 文/林建山 資金外逃,加上外人外資企業廠商之卻步不來投資,是造成過去二十年台灣經濟放緩,對外競爭力衰退最根本原因之一。當我們今天看到外人直接投資(FDI)存量占GDP比率,全世界的平均值是百分之三十三點六,而台灣卻只有百分之十三的嚴重偏低水準之時,就更能讓人明顯察覺到,不過就在這短短二十年間,台灣已從「外資爭相投入熱病」中急遽轉變成為「投資旱渴症」國家,充分映現出今天「外資見到台灣就拐彎」的問題惡化程度,究竟有多麼嚴重的了。 最近幾個月在台外商協會陸續發布的建言報告書,事實上都已給出了背後的真實答案。其中,尤以日本工商會的建言書,最具代表性,「直言三批」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對外資的「高度不友善」引申而成為對外資的「高度不歡迎」,不啻道盡了過去二十多年來,外資「見到台灣就要拐彎落逃」的背後深層原因。 仔細分析起來,應該歸咎於政府公共部門在治國理政作為上的「誠信喪失」與「普世價值悖離」所致。具實言之,最嚴重的是,可以呈現在這段期間政府政策的「三大不賡續性」或者所謂的國家經濟發展策略「三大不確定性」,以至讓外人外資大出逃。 台灣已被認為是沒有願景與方向的國家社會。目前整體國家經濟政策既完全讓人無法看得到清晰未來願景,也嚴重欠缺整體性的大策略、大方向感。參照歷史演進之驗證,國際間外人外資企業廠商之所以會對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進行較為永續性長期投資,最需要的是一個前提要件,就是必須確認這一國家經濟社會的未來,具有持續發展高遠願景,以及能夠實現發展願景的具體政策之完整樣貌,也就是說,嚴重造成了過去二十五年令國人痛心、讓外人外資完全失去信心的「政府政策完全喪失未來的長遠願景,也根本失去了應有的一致性策略之整體規畫」的難局。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外人外資卻步,國人國資也不敢放手。 在多數外人外資企業廠商的眼中,台灣政府部門所提出的產業經濟發展政策,大多屬為零散瑣碎的個別性策略,不但缺乏整個國家一體共有的未來願景及整體性一致推展政策。尤其更加嚴重的是,還經常因為媒體報導、名嘴爆料或並不具有太高代表性的局部激進社會民粹的抗爭主張意見,中央政府既定政策或長期計畫方案措施,就可以「立時跳下馬來」,一夕之間,豬羊變色地通盤變更或全面撤銷。 特別是最為緊迫必要的兩岸政策、少子化暨高齡化並臻效應衝擊下的人口政策及國家人力資本政策,乃至絕對高度永續依存的國際經貿課題上,讓國人也讓外人外資企業廠商都同樣「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有任何大願景大方向的存在,凡此等等無一不讓國人外商在台灣,都根本沒有辦法擬定具有更高更遠的策略性中長期投資計畫。 台灣也已被認為是個沒有政策承諾能力的國家社會,無論在中央或在地方政府的「政策不連續性」、「政策承諾的翻臉如翻書」、「政府締訂契約方式之完全悖逆國際商業契約基本理則」,祇要遇有政權更迭、首長交替,動輒就會爆發「政策大變動」「政策大扭轉」的戲碼不斷,甚至是百分之百純粹與政府部門直接締結的五十年以上長期契約內容,也往往在不到三、五年時間就橫遭惡性更改變卦情事。 (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拉抬經濟 外商投資早渴症 情勢相當嚴峻 當製造業不興,可貿易服務業不起,則必致國內證券市場的籌碼數量、價格、流動規模及流動性,都會同時出現嚴重的不良展望前景,當然更使外資寗選中國上證、深證,港市、星市、韓市,甚至ASEAN諸新興市場的新機運與新發展性而去,何需單獨苦戀台灣小小一朵草花呢? 在這一背景條件之下,外人外資在直接投入台灣市場的機會,以及服務業外向發展機會都受到了莫大壓抑。 其結果是,幾乎所有僑外資在台灣的總體直接投資FDI,包括製造業投資及服務業投資,都在僵直不化的「鎖國自閉政策」之後,全面向下減半;在1980-1990年代,以至2005年間,來台直接投資營運的外資總金額都能夠維持在每年400億美元乃至750億美元水準;但是最近五年,則祇能保持在100億美元上下水準,顯見外人外資「躲避台灣」,乃至「逃離台灣」的情境態勢,相當嚴厲惡劣,實在令人不敢有所樂觀。 其實,倘然毛治國院長有足夠的警覺性與敏感性,再能夠更進一步趕緊在2015年第四季起,追補採取幾個可以一新國際投資人社會耳目的措施行動,讓「外資見到台灣不再拐彎」,則振作拉抬經濟,使不致淪為「保一不保」的窘態,其可能機會,應該還是有的。 理財新知 投資人票選第一 年度代表字是? 十一月下旬,聯合國UNCTAD甫發表的年度《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全球開發中經濟體吸引外資的流入總金額,首度超過了先進經濟體的總合,計成長了1.6%而達到6,810億美元;相對的,後金融海嘯的先進經濟國家社會,則大幅度衰退了28.4%。 其中最引起國人關注與在意的正是,本年度台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總金額的表現,在全球排名劇降到了大排尾的倒數第五。 這項如此糟糕的成績表現,事實上已經延續了好些年。早在2011年時,就因為凱雷、AIG、美商大都會等跨國企業公司大量出脫資產,使得當年台灣FDI,首度出現了歷史性赤字記錄,使得臺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總金額的排名,退到全球快墊底的第210名。此後,台灣吸引外資表現就一路下滑,成為不爭的事實。 基本政綱 中央與地方政府 法制執行落差 台灣已被認為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根本相互對立抗爭的國家社會,對於「法制規範的解讀與執行落差」,愈來愈趨惡化。同樣一個法令規章在台灣,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往往「並不一致」,甚至不同承辦人員,就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最近南部縣市政府片面單獨「禁燃生煤」之例,最為凸出,中央與地方對於「環保法律」見解的差距,以至中央與地方權責分際、轄屬權限見解的差距之大,更令所有國內外企業廠商與投資人,為之傻眼。 另一方面,因為核四商轉已經遭到「封存」,甚至於倘若蔡英文果如預期再輪替掌政,核四必然遭到「禁止」,而核一、核二又必將陸續除役,則在台灣「到底要不要用電?如何充實電源?倘然缺電又將怎麼辦?」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也存在相當嚴重的歧見,在在都讓歐美日外商大感無端地左右為難,當然更讓他們都倍加對於台灣投資之大卻步。 事實上,自從「非核家園」成為台灣最大反對黨的基本政綱之後,早已嚇跑了許多的國資企業之外移他遷,更嚴重阻卻外人外資企業廠商之前來台灣投資呢! 付諸空幻 勞動保護主義 的剛性框束 台灣已被認為是個欺善怕惡、毀棄積極競爭力的國家社會。在國家總體經濟政策上,來自勞動保護主義思維與政策的剛性框束,造成極大的吸引外資來台殺傷力。 因為少子化大趨的高度外顯,使得本質是勞動密集產業的服務業部門,在當下以至可預見之未來,既缺乏高端國際觀人才,也缺乏基礎操作事務人力;更加上最近半年的勞動法規修正案之立法通過,既高度限縮了「工時」(即勞動力之可供給數量),並僵化了「工時調節彈性」(彈性工時)之餘地,使得必須全年無休的各種現代全球化、高級化服務業類項及可貿易服務業的加速度市場化與國際化,無處不使台灣服務業部門的投資發展營運可能性,都付諸空幻。 前一篇文章 穿衣鏡 以慢活詮釋 森林系女裝小清新 下一篇文章 粉領臉譜 白慧怡 轉念即柳暗花明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Z世代為何拒絕晉升主管各大金控 校園徵才合計4萬人裝忙的時代結束 擁抱AI 展現價值業務力 AI也取代不了的技能 作者其他文章連假才是小確幸? 台灣經濟成長動能熄火用一例一休驅趕台灣產業出走?名家觀察 自由企業被誰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