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讀景 新店溪畔撿石頭

文與圖/阮義忠 |2015.12.17
2863觀看次
字級
新店溪畔,2012年7月 圖/阮義忠

文與圖/阮義忠

拍照多年,讓我養成時時觀察周遭的習慣。人見過幾回就會有定見,印象很難扭轉,倒是景物看似一成不變,卻會因天候和心境不同而有新貌。

家搬到新店後,我的晨間運動從游泳改成河濱快走。有陣子,岸邊突然出現一落落高疊的石堆,還可見到一位舉止魯鈍、穿著有點邋遢的婦人口中念念有詞,沿著河岸一步一甩手中的礦泉水,整個人的心思彷彿都被封在某個角落,忘了關照儀表。看來是在誦經、灑淨,小石塔應該就是她堆的,於都市河灘展現世界屋脊的禮敬,沒有相當激情幹不了。小石塔愈堆愈多後,放眼望去,新店溪畔竟也憑添幾許高原氛圍。但這新生物與河川管理規定不符,沒多久便被一一推平,原本透著神祕的石頭回歸平凡,那位婦人也再不曾現身。

平凡的日子裡實藏有奧祕。接連數日陰雨,有一天光線透亮、空氣清澈,溪水的潺潺也格外悅耳。太陽從獅仔頭山後浮起,晨曦將悶了幾天的溼氣蒸發出來,原本昏沉沉的河石突然醒甦,粒粒散出輕煙,彷彿大地在吐納。向陽、背陽的石頭彷彿有盈有虧的星球,一望無際,讓一切幻如浩瀚宇宙,溪水的耳語正是天籟。

我就是從那天開始撿石頭的。又重又沉,雙手只能捧一顆,於是原本的隨興有了斟酌。要就找大小適中、形狀能配合家裡的靠窗陽台。這個客廳外的小角落是光線最足,最宜觀賞碧潭吊橋及山景之處,我卻最少踏足。裝潢不當使原本就小的空間顯得更窄,即使將吊籃搖椅扛走、南方松棧板換成鵝卵石也未能滿意,直到地面改鋪榻榻米、牆面鑲鏡,整個空間才豁然開朗。如今,這裡已成為我每天醒來喝第一杯咖啡、等待破曉的靜思天地。

尋尋覓覓,眼光掃到了河邊被挖土機劈過的石頭。傷痕雖然平整,卻讓渾圓構體的石堤彷彿缺了一角。蹲下來打量這塊不完美的石頭、想起證嚴法師的《靜思語》:「缺口的杯子,換個角度看還是圓的。」頓時有了主意。

半塊石頭擱在榻榻米上,果真妙透了,石頭有了飄浮的意象,藺草有了流動的錯覺;草與石都增添了原本沒有的韻味,擺在窗旁的原木板凳也因而襯托得更有質感。萬物相依相存,美因醜而彰顯,完美仗著殘缺而存在。新店溪畔那半塊半塊的破石,正等著與某人某物相逢,彼此彌補,互相依存。

我總共只撿了六塊,再多一塊就嫌擠了,優雅會成庸俗。教書近三十年,最常告訴學生的就是:「攝影是減法的藝術,要從一眼看盡的現象中儘量刪減,直到再少就單調,再多就累贅。」生活之道不也是如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