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美國前總統卡特傳來接受「免疫療法」後腦部腫瘤消失的好消息!然而針對國發會公共政策平台第一個正式連署通過的「癌症免疫細胞療法修法法案」,衛福部昨日表示將成立Treatment IND,讓免疫細胞療法實驗計畫,在人數額滿後能繼續收案,並考慮開放病人自費參與免疫細胞療法實驗計畫。
法案提案人鼻咽癌末期患者卡斯柏(化名)肯定政府開放方向,但強調「救人分秒必爭」,以牛步化進展,不知有多少病人等待不及離世,加上實驗計畫限定癌別,讓經歷放療、化療、手術無效的癌症病人,走投無路感到失望與痛心!
四十歲的卡斯柏,二○一二年確診為鼻咽癌第四期,腫瘤包覆頸動脈而無法手術,歷經三十三次放療及七次化療,腫瘤無法完全消失,繼續接受放射線治療可能造成頸動脈破裂,有中風危險。
化療治療期間白血球超低,經保護隔離一周後才脫離險境,身處放療、化療均無效的煎熬下,輾轉申請到日本千葉大學附設醫院免疫細胞治療計畫,成為台灣第一個赴日的幸運兒。
卡斯柏經千葉大學免疫治療,七個月後MRI檢查發現腫瘤縮小約三成,今年再度成功申請日本福岡久留米大學醫院癌症免疫胜肽疫苗實驗治療計畫,經一輪治療後腫瘤有壞死反應。
卡斯柏說:「為了能活命,就算只剩下一口氣也要爬著出國!」。
癌症免疫療法小檔案
分子免疫療法:
從老鼠身上提煉,經過基因工程改造出適合人體的單株抗體(如抗PD-1、CTLA-4等),注入體內以提升免疫細胞殺死腫瘤的能力,療效約13~22%,目前國內的2張核准的藥證都是針對黑色素細胞瘤,另有開放8種不同癌別以專案申請方式進口,費用昂貴,一年治療費約500萬元。
細胞免疫療法:
抽取自體的免疫細胞(如樹突細胞、T細胞等),在實驗室以藥或會轉基因方式,使其增生數目及認識癌細胞,約2至3周再輸入體以增強免疫力,療效與分子免疫療法相當,可合併使用,國內目前仍在臨床試驗階段。
資料來源/林成龍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