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成教室 學生下田打芝麻

 |2015.12.14
1396觀看次
字級
打芝麻是栽種過程中最有趣的過程,空大學生不僅滿足好奇心,也能幫農民減輕農務負擔。圖/徐白櫻

【本報高雄訊】本土產芝麻日益稀少,許多人沒機會體驗鄉間「打芝麻」樂趣,高雄溪洲農民柯金吉分享栽種經驗,甚至開放自家芝麻田當戶外教室,昨天一群高市空中大學學生下田協助敲打芝麻,在芝麻田吸收課堂上學不到的實用知識。

芝麻用途廣泛,成長期約三個月左右,農民收割後放置田間露天曝曬,乾燥後才將成熟芝麻籽從果莢內取出,取芝麻的過程稱為「打芝麻」。栽種農民說,以前鄉下小孩最期待這個程序,因為小孩精力旺盛,平日在農地嬉鬧會被大人責怪,不過若要採收芝麻,小孩可以在田間用力敲打作物,愈大力愈好。

柯金吉的芝麻田進入採收期,為分享芝麻好處,柯家父子規畫農村小旅行,大方開放自家農地給有興趣的民眾下田體驗,昨天是芝麻乾燥之後的敲打程序,一群高雄市空中大學科技管理系學生來協助「打芝麻」。

「好可怕,好多蟲子跑出來!」拿著木棍的學生動手敲打芝麻不久後,傳出陣陣尖叫聲,原來因為柯家在栽種過程沒有噴灑農藥,所以作物內藏匿不少小昆蟲,一陣敲打後黑色小蟲紛紛現形,新鮮又有趣的經驗讓大家留下美好回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