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勳
「《紅樓夢》本質的「孤獨」與「荒涼」,是因為一直在找自己嗎?
眾裡尋他,其實只是找自己的真身吧?
或許偶然在夢境中與久違的自己相遇了,霎時間熱淚盈眶,然而瞬間夢醒,淚猶未乾,卻沒有一點自己的蹤影了。
讀前八十回《紅樓夢》,一直有一個「江南甄家」存在。若真若假,若虛若實,撲朔迷離,把魔幻與寫實如此交錯自由使用,《紅樓夢》原作者真是馬奎斯寫《百年孤寂》的老祖宗。
前八十回裡,這個「江南甄家」像一個夢,這麼真實,又這麼不真實。江南甄家在第五十六、五十七回描述比較多。
先看五十六回,一日管家林之孝家的來報告說:「江南甄府裡家眷昨日到京,今日進宮朝賀,此刻先遣人來送禮請安。」
甄家派了四個婆子來送禮,探春當時正代替王熙鳳管家,就接了禮單。上面寫的是:「上用的妝緞蟒緞十二匹,上用雜色緞十二匹,上用各色紗十二匹,上用宮綢十二匹,官用各色緞紗綢綾二十四匹。」
這一張從江南甄家送來的禮單,對當時皇室御用的紡織品如此熟悉,對織品細節分類如此細密,總讓人想到與《紅樓夢》作者相關的世代江寧織造曹家,想到曹寅與康熙皇帝的特殊關係,想到康熙四次南巡曹家的接駕,想到《紅樓夢》中多處對紡織品精緻的書寫。
作者寫的「江南甄家」,是自己家族隱諱的歷史嗎?「甄」不可說,就敷衍成「賈」,「假作真時真亦假」,原作者念念不忘,是「甄」與「賈」的合體。
這一次是甄家內眷甄夫人帶著三小姐進京,五十六回巧妙地沒有讓甄夫人出場,而是藉著四個婆子跟賈母的一問一答、若即若離,描述了既虛幻又真實的「江南甄家」。
四個四十歲上下的女僕來見賈母,穿戴都不像下人。賈母命人拿腳凳讓她們坐了,就寒暄起來。賈母問:「多早晚進京的?」甄府女人們回答說:「昨兒進的京。」又解釋這次是「奉旨進京」,所以甄夫人和三小姐先進宮朝賀,才遣四個僕人先來送禮。
看來這「甄家」也與皇室有特殊關係,甄夫人帶著三小姐進宮,是去探望自己的親眷嗎?
賈母又特別說起甄府的大小姐、二小姐,似乎甄家這兩個女兒都已嫁進京來。賈母說:「你們大姑娘和二姑娘這兩家,都和我們家甚好。」甄家女人也即刻回答:「每年姑娘們有信回去說,全虧府上照看。」
我特別好奇賈母口中說的甄家「二小姐」,賈母說:「你們二姑娘更好,不自尊大,所以我們才走的親密。」什麼樣的身分,會讓賈母這公爵老夫人讚美說:「不自尊大」?
寫到這裡,「江南甄家」像是實寫了,真的有這個「江南甄家」,有這麼具體的四個女僕,有禮單,有禮單上列舉的織品名稱,有「不自尊大」的一位「甄家二姑娘」,像是一場夢醒來,手裡竟然握著夢中的物件,面前竟然坐著夢中的人。
讀者揉揉眼睛,確定是真的,心想:這不是夢吧?
(摘錄遠流出版公司新書《微塵眾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