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寺的如意輪觀音。圖/慧是(人間社)
清水寺山門。圖/慧是(人間社)
文/慧是
這次是個人到日本參學計畫,原先以為參加某大學所舉辦到日本的參訪團,可以省去打點食宿和景點的安排,最後參訪團因人數不足,而無法成行,逼得我只好乖乖打開地圖,好好研究日本國的東南西北。
自己看過很多介紹景點的旅冊,很多好心人給我某美術館的門票,什麼地方應該如何去?甚至可以為介紹認識的友人為我帶路;只是,紙上談兵是輕而易舉的事,憑藉著不給人添麻煩的骨氣,想著,到了現場,再來當機立斷吧。一個人自由走,應該了無牽掛!
從高雄直飛到日本大阪,一葉知秋。看見道場門前掉下很大的銀杏葉,落在斑駁凹凸的柏油路面,葉子金黃的潤色在灰黑的背景襯托下,顯得的特別顯眼,葉子透出濃厚秋意;秋是豐收的季節,先前的努力,此時獲得回饋。
有人笑我,你結得都是大陸的緣分,此日本行,應該沒有緣分回報你。我俏皮回應這位師兄,在一位法行者眼裡,看到都是芸芸眾生,心裡無國界地域之分,在與對方結緣,當下即是圓滿,從不曾要求回報。又有師兄問我說,出家人為什麼要去雲遊?我回,帶著一分簡單的心情,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過日子,讓麻木的神經,重新吸收和綻放;在異地的文化,不一樣的人事物,考驗自己的包容心。
人,只有暫時離開熟悉已久的地方,再重新回來,因為熟悉,才知道如何在原點上,去創新。
清水寺觀音 立式十一面
一早起床,發現已經下了一夜小雨,水氣朦朧,還飄起薄霧,在吃早餐時,大家都說天氣不好,但是自己還是決定要出門;手上帶著一瓶水和蘋果,就開始千年京都的自由行,看來勇氣和膽識,是需要外境來刺激的。心中掛念是師兄一直在耳邊叮嚀的,如何搭幾號電車?如何去別的月台換車?一路上除了關心電車什麼時候抵達車站,所見都是趕車的民眾,或許車內空氣不太流通,再加上暖氣的溫暖,一眼望去,全車的人皆閉目養神,想在車上昏睡,也是一種儀態考驗。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奈良時期末,由玄奘大師,第一位日本弟子慈恩開創於七七八年,山號音羽山。清水寺無論是春天的櫻花,夏天的瀑布,秋天的楓葉或是冬天的細雪,彷彿聚集了古都之精華。
一襲棕色長衫,吸引很多人目光,有來自美國,泰國,挪威的遊客,一一前來詢問,希望與我合照,原來自己也是景區移動的焦點!
未進山門前,被一間左邊的斗室般小廟吸睛,有美學的分割,讓漆白的牆面,顯得寧靜素雅,走上一看,原來是供奉如意輪觀音,木製菩薩高約九十四公分,據今至少有七百年歷史,雙眼是玉石做的,遠觀就像真人一個樣,炯炯靈光,清澈深遠,感覺特別有神。雙眼它會隨著看的人腳步移動,一直與你互動,真有趣。菩薩外觀,仍留下當年的金箔的光采,斗室從江戶年代到明冶中期,這裡由堂正式升格為寺院等級;菩薩靈感,慈悲護佑一切眾生,也讓這善的循環在人間遍灑。
清水寺主殿供奉是立式十一面觀音,民眾在殿堂內,投五元硬幣(取喻好緣來到身上),拿取在旁的大磬棒槌,輕輕敲三下,合掌禱告,他們是如此輕聲祥和的進行著,不會干擾其他參拜人,看了感觸很大。或許佛教的千年文化,已經融入他們日常的生活中,民眾認為本來就是如此,本能自覺,行為才能如儀。
清水寺最有特色是主殿靠山崖而建,殿前有木構平坦的瞭望台,下方以一百一十九支大型圓木卡榫支撐,近處可賞楓,遠處可以清楚看見大阪市,夜晚在專業的燈光照耀下,夜遊也是寺院的招牌活動。因為時間關係,我不參加夜遊了,因為我還要認得來時路,如何來,如何去。出門在外,記得這個遊戲規則,日本自由行,其實並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