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參獎 走到加利西亞交換故事 上(選刊)

文與圖/吳文軒 |2015.12.07
2171觀看次
字級
坐在教堂前的廣場上,不知這裡見證了多少故事。圖/吳文軒
只有自己可以決定自己要活在憤怒裡還是快樂裡。圖/Daniela

文與圖/吳文軒

Hola!

清晨六點天還沒亮,房間裡就傳來窸窸窣窣整理行李的聲音,再過一會兒,房間的燈,也被點亮了,照見了這容納數十張雙層床的空間裡,留宿的一群沒有關係、卻又有點關係的人們。

我和艾方索(Alfonso,31歲,來自馬德里)設定的鬧鐘還沒響,就被這些聲音喚醒,於是我們也起床收拾睡袋、整理背包。

艾方索是我在葡萄牙小鎮維拉里紐(Vilarinho)認識的西班牙人,從那裡開始,我們一起走到西班牙這個叫卡爾達斯德雷斯(Caldas de Reis)的小鎮。原本這次想要一個人走這段旅程的,卻因為有他的加入,倒也讓旅程增添了一些趣味。「走吧!」我們揹起背包,走出這個還在沉睡的石版街道巷弄裡。

夏日將盡的西班牙,要到早上八點才會日出,我靠艾方索手電筒的光才摸清方向。住家圍牆或電線杆或柏油地上,不時出現的黃色箭頭和貝殼符號,指示著我們離開小鎮,走到市郊的道路、田野的小徑。早晨的空氣帶有一些溼氣,讓人擔心這天是不是又會下雨?艾方索用手電筒的光探路,像是個探險家,「嘿,搞不好我們等一下會發現恐龍化石喔。」

這是我們第九天的行走,雙腳肌肉和關節已承受了許多壓力,膝蓋塗了運動藥膏、腳底貼了痠痛貼布,我們距離目的地聖城還有四十五公里。興奮的艾方索慫恿我在這天走到聖城,但我懷疑自己能否負荷一天走四十五公里,想分成兩天走。四十五公里是台北車站到石門水庫的距離呀!

&

住在馬德里的艾方索是第一次到加利西亞,也是他第一次到聖城。他是個中學老師,在失業率極高的歐洲國家有分穩定工作算是很幸運的,雖然當他每次看見主管桌上那疊來應徵自己職位的履歷都備感壓力,但仍不忘在長假時規畫遠行。我和艾方索在維拉里紐遇到時,他才剛從印度回到西班牙,在馬德里待了一夜之後,就到葡萄牙的波爾圖(Porto)開始走他的聖雅各之路了。

「你為什麼想來走聖雅各之路呢?」我問。

「我的動機跟宗教比較沒有關係,在西班牙幾乎每個人都是天主教徒呀,但我認為把教堂看作『藥房』就可以了,沒有用到的時候其實也很好啊。」

天亮了以後,我們陸續看見了其他朝聖者,「Buen Camino」聲此起彼落,其實也就是「一路順風」的意思。而每次說出這個字,也讓我想起曾在菲律賓馬尼拉當替代役時所住的那條街──Buencamino St.。當時在網路上想查這個街名的由來,卻查到了西班牙這條古老的朝聖路線,熱帶的東南亞島嶼和歐洲大陸因此被連結了起來。

到了下午,我們不知不覺已走了三十五公里,應該要找個旅舍過夜了,但我們的腳步卻停不下來。「好吧,我被說服了。」我的身體告訴我很想今天就到聖城。

路旁的石碑標明了方向也倒數著里程,看著數字愈來愈小,彷彿要進入新的紀元似地令人興奮。

經過市郊的鐵路軌道、一些新興的住宅區、公立醫院旁的大公園,街上的人車漸漸地愈來愈多了。想到一年前用一個月的時間走到這座城市,一年後用九天的時間走來,一種重遊舊地的熟悉感,和完成旅途的雀躍感,交雜心中隱隱浮現,「我真的要到了?旅程就要完成了嗎?」

過了街就是舊城區了,彎曲的石版街道裡盡是餐廳和酒吧、商店和旅舍,鐵打的復古招牌掛在加利西亞特有的騎樓建築上,鼎沸的人聲在身邊此起彼落。終於,走到了聖城大教堂前的石匠廣場,看著教堂真實的矗立在眼前。我們放下背包坐在廣場上,「啊,真的到啦!」

&

「Hola!」汪黛(Wanda,56歲,來自路易斯安那)在聖城大教堂旁的朝聖者辦公室(Oficina del Peregrino)歡迎抵達聖城的朝聖者們。朝聖者的隊伍排在辦公室外,因為只要完成最後一百公里路程的朝聖者,都能在這裡得到一張由教堂頒發的朝聖證書(Compostela)。夏季假期人潮踴躍,讓我和艾方索等了兩個小時,但這用九天、兩百五十公里換得的一張A4紙,真是件真實的記憶證明。

再過幾天我將要接替汪黛的位置擔任這裡的義工了,心裡不禁開始緊張。汪黛告訴我不用擔心,還介紹了另一位義工約書瑪(Yosmar,42歲,來自佛羅里達)給我認識。

約書瑪負責為朝聖者們在朝聖護照(Credencial del Peregrino)蓋下最後一個章,並將朝聖者的姓名翻譯為拉丁文,撰寫在拉丁文的朝聖證書上。約書瑪笑說,「有時他們看到證書上的拉丁名字,還以為我把他們的名字寫錯了呢。」

朝聖者辦公室頒發的證書分為兩種,一種以宗教信仰為目的、另一種以靈性生活或旅行為目的。有人很在乎證書,把它視為榮耀的紀錄;但也有人不在乎這張證書,走到聖城後甚至沒來朝聖者辦公室。

汪達是退休護士,沒想過自己可以獨自遠行;做房屋仲介的約書瑪對生活感到煩躁,來到西班牙健行旅行。她們後來都參加了朝聖者協會,安排時間回到聖城當義工。

汪黛說,「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我們走這條路就是朝聖者,追尋內在的和平。」

聊著聊著,我們開始分享起彼此在路上遇見難忘的事。汪黛想到一位在法國之路上認識的法國人麥克(Michael),他總是帶著那頂過世妻子的棒球帽,給她鮮明而珍貴的印象。不過有天她在路上碰見麥克,卻不見他帶著棒球帽。「所以我就問他,你的帽子呢?」

麥克回汪黛,「可能早上整理背包時沒看到,不小心遺漏在旅舍了吧。沒關係,現在我要繼續前進。」

「呵呵!」約書瑪聽了汪黛的故事笑笑地說,「每個人在路上都會碰見一些值得思考的事,那就是聖雅各之路最有趣的地方。健行的痠痛會隨著時間慢慢恢復,但那些人和故事會繼續留在我們的記憶裡,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聖雅各之路。在西班牙美麗的風景裡健行,又有和人接觸的機會。」

和她們道別後,我和艾方索拖著疲累的腳步去找旅舍了。我們踏在夕陽的金色影子上,聖城的風吹過我們的臉,身體的疲累感在此刻竟轉化成一種異常滿足的感覺。(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