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石板屋 入世界文物守護名單

郭士榛 |2015.12.04
1890觀看次
字級
舊好茶部落有定期整理的石板屋。圖/阿禮部落頭目包基成提供
屏東霧台鄉好茶部落魯凱族人,需要艱辛的走河床至被風災淹沒的新好茶部落,在爬山約五、六小時才能回家尋根。圖/蕭雅娟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十月十五日宣布,屏東魯凱族石板屋聚落列入「二○一六世界文物守護」名單,突顯石板屋聚落保存意義,文化部文資局及屏東縣文化處昨日表示,將在十年內建立「石板屋文化廊道」、申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並建立修復承傳計畫,鼓勵族人返家,回歸祖靈懷抱。

文資局長施國隆表示,魯凱族石板屋聚落現為國定古蹟,是唯一被指定的原住民文化資產聚落,屏東縣政府於二○一一年再登錄好茶舊社為文化景觀,石板屋建造技術也依文資法列冊為「保存技術」項目。魯凱族耆老邱金士表示,目前整個部落約有二百戶石板屋,完整板屋僅五戶,其餘需計畫如何修護。

局長施國隆和屏東縣文化處長吳錦發都強調世代傳承的重要性,希望藉此保存魯凱族修復石板屋的技藝。邱金士指出,目前有能力修復魯凱族石板屋的匠師只有八人,他們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所幸魯凱族二十歲以上年輕人,對於修護祖先留下的石板屋都很有興趣,對於祖先語言也略懂。

魯凱族頭目柯光輝表示,堅硬的石板最麻煩的是搬移困難,但可愛之處不會被火焰吞噬。柯光輝說,他們現在住在風災重建後的漂亮歐式建築裡,但心靈和靈魂仍得不到安定,希望修復工作完成後,能早日回到部落。吳錦發表示,魯凱族石板屋都屬私人所有,但卻有古蹟身分,當原住民說「回家」,除了指身體的回家,靈魂也要回家。

「好茶舊社部落頭目家有六百年歷史,已傳二十代,可見有形文化的珍貴。」台灣的有形文化是由石棺文化轉為石板屋文化,而原住民石板文化由北屏東到南區延路都有石板屋,形成石板文化廊道。吳錦發強調,應針對魯凱族石板屋所在的舊好茶部落進行系列思考,希望能在十年內達成「石板屋文化廊道」目標。

但吳錦發很擔心魯凱族部落內沒有合格的建築師,他舉例,原住民文化園區是石板屋,也是由知名建築師依石板屋圖樣一塊塊蓋起來,但蓋好後卻是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最後請部落耆老依祖宗留下的方法,重新將石板堆砌。

魯凱族石板屋受到國際組織重視讓族人開心,但吳錦發強調,世界級古蹟都要有世界級的保護方法,寧可緩慢也須有世界級的水準,最重要必須由族人自行修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