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部統計,十一月底放無薪假人數達五千四百多,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多達五十家,創近三年來新高,解雇人數也較前月增加一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憂心忡忡,並說:「不必驚訝,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因為我們的政府在放選舉假。」他奉勸朝野摒除成見,找出優秀的技術官僚,立刻組成一個跨黨派經濟對策行動小組,該通過的法案、該推動的政策都立即行動,台灣已經沒有拖延的本錢。
選舉一到所有的政務停擺,這已是多年的老現象,尤其是攸關政權輪替的總統大選年。一則所有政務官都直接間接投入選戰行列,二則政權可能隨時轉移,朝野政策不一,雙方都在觀望,不敢大力推動政務。又因立法院全面改選,立法也都停擺。整個國家機器進入停滯狀態,眼睜睜的看著國家競爭力落後鄰國,百姓陷入無助狀態。
從去年三月太陽花學運之後,攸關兩岸經濟發展的服貿協議和兩岸監督條例就躺在立法院毫無進展。儘管兩會繼續就貨貿協議進行會商,但就算兩會達成協議送進立法院後還是得躺上一年半載。而與台灣在大陸市場競爭激烈的南韓,早已和大陸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香港也已完成了中港CEPA服貿協定,讓香港享有原本對台灣的零關稅利基,台灣卻坐失了所有在大陸市場的先機。這一方面是朝野惡鬥的下場,一方面也是行政立法部門怠惰的後果。
據主計總處十一月底公布,第三季GDP負成長百分之零點六三,今年雖勉強保一;但因出口成長持續衰退,內需消費空間有限,儘管政府祭出消費提振措施,在出口連續九黑,投資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明年能否擺脫負成長的陰霾,各界仍持悲觀態度。
在加入國際經濟區域組織的努力上,朝野步調也不一致,民進黨以傾向美日同盟策略打算加入以美國為首的TPP,並以新南向政策擺脫和大陸之間緊密的互動;國民黨則主張同時加入TPP和以大陸為首的RCEP。朝野政策的南轅北轍導致無謂的辯論,蹉跎了參與協商的先機。台灣目前的情況已經沒有閉關自守的空間,必須採取開放的態度,盡其所能的加入所有願意讓我們參與的國際組織,朝野的意識形態爭論只會拖垮台灣的生機。
國際的情況也不好,恐怖攻擊的陰影猶在,衝擊全球經濟,歐盟的量化寬鬆政策和美國聯準會的預期升息,對脆弱的新興市場都會是致命的打擊。台灣卻在放選舉假、在朝者準備放手,因此擺爛不作為;在野者準備接手,因此擺爛不監督。甚至提出討好選民卻不實際的政策,民進黨提出「十年不會調電價」的能源政策,惹得台達電鄭崇華呼籲「不投票給不漲電費的候選人」,因為這會讓台灣的能源建設停滯。
令人憂心的是,選舉假不會在明年五二○之後結束,新手顛簸上路也就罷了,等一段時間就上軌道;問題是新手要推翻老手的所有政策,讓國家機器倒轉,讓百業從新翻轉,這要花多少時間?以兩岸政策為例,扁政府白白浪費八年,到馬政府從頭再來,這選舉假一放就是八年。台灣還能放選舉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