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結緣 做善事當投保 賺福報

妙熙 |2015.11.29
3125觀看次
字級
《人間菩提味》,香海文化出版 圖/妙熙
「師父呀,像你這樣出家,膝下無兒,年老了一定沒人照顧,應該買個保險!保險等於儲蓄,每個月存一些,將來若是生病或走了,就有一筆錢可以運用。」圖/妙熙

最好的保險,是用善行、義舉培植福德因緣;

用廣結善緣,廣增人脈網路;

用般若慈悲,修行出世功德。

「師父呀,像你這樣出家,膝下無兒,年老了一定沒人照顧,應該買個保險!保險等於儲蓄,每個月存一些,將來若是生病或走了,就有一筆錢可以運用。」

出家這麼多年來,聽到不少從事保險業的信眾,向我推薦保單。身為家中么兒,兄長們也都一一叮嚀囑咐,就怕我老了、病了沒有保障。

然而,我對投保始終沒有太大意願,一來貧僧無力每月繳交保費,二來人生無常,誰又知道病了、死了的那個時空會是如何?三來既然膝下無兒無女,保費要給誰都是問題,又何必徒增困擾,每月為繳保費而傷神,在人間留下罣礙?

這種觀點相信不是每個人都能認同,尤其保險業者肯定嗤之以鼻。世俗觀點,保險是趨勢,也是必要。就出世觀點來看,還有比有形保險更值得投資的福報險。

一般保險公司在你發生意外後,能理賠一定的金額,卻無法保證你沒有意外,不會生病,也不會死。如何消災解厄、化險為夷、死得善終,就不是保險公司負責的範疇了。

福報保單必須靠自己,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累積福德資糧。專屬於你的福報,不僅別人無法代領,還能庇蔭子孫家族。

佛光山有位曹仲植長者,一生行善無數,諸多善事中特別愛捐輪椅。他曾說過:「一臺輪椅,能讓一位身障人士因此獲得工作,做他想做的工作,比捐了錢,一下就花完還有意義。」多年來,在全世界總共捐了五十萬輛輪椅,嘉惠無數家庭,他自己百歲過後依然雙腳健步如飛,可說是捐贈輪椅的現世果報。

二○一四年,曹長者活到一○五歲往生,當他的骨灰送回佛光山安奉時,適逢召開第五屆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大會,海內外近千法師及信眾紛紛回到本山,不約而同的發自內心來參加,為他念佛拈香。看似恰巧的因緣,其實都是曹長者生前廣結善緣的結果,他種植的福德,早已超越有形保險所能給付的。

啟動奇妙的善循環

如何投保出世間福德?家師星雲大師所教導的「給」、「廣結善緣」、「為人服務」等理念,先為人付出,自然會有收穫,影響我甚深。

物質方面,我雖然很有限,但只要有人需要,絕對毫不吝惜的布施結緣。若能給得徹徹底底、完完全全,便是一種身心解脫。

剛開始給的時候會害怕,是否給了就什麼都沒有。如果真的去實行後,便會發現你給的愈多,回饋到你身上的也愈多。

有一回,在道場裡演講,為了回饋現場聽眾,決定自費請購五百本書,發給與會大眾,做為法供養。結算下來,金額自然不少,可是我告訴自己,「結緣要把握時機因緣,何時還會有五百人聽我說話呢?」

當天,我講得很盡興,聽法的人也很專注,相互共鳴下,互動熱絡。結束後,竟有人因為聽了很感動,願意發心捐助書款。我先有了「給」的心念和動作,在會場流動,結果感應了相應的人來支持,這種奇妙的善循環,便是「福報」的流動。

先為人付出,廣結善緣,將因緣存在人的心裡,散布在各個角落,就像定期繳保費一樣先儲蓄,等到你需要運用時,存在於各個地方的善緣,會在自然而又不費力的情況下流向你,這就是福報,如同領取保金。

福報大一點的人只要動念,就會心想事成;福報淺一點的人,須努力才獲得;沒有福報的人,要什麼沒什麼。

最好的保險,是用善行、義舉培植福德因緣;用廣結善緣,廣增人脈網路;用般若慈悲,修行出世功德。

(摘自《人間菩提味》,香海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