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之眼 拍照所追求的內涵 文與圖/阿默 |2015.12.06 語音朗讀 19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旅人之眼 拍照所追求的內涵 圖/阿默 旅人之眼 拍照所追求的內涵 圖/阿默 《默拍京都:用深刻,找回一縱即逝的美好》,有鹿文化出版 圖/阿默 文與圖/阿默 旅遊的籌備過程,除了蒐羅精挑細選的資訊之外,拍照所占據的地位,足以決定這趟旅程的生死存亡。相機是旅人的畫筆,也是旅遊的精神糧食,若是相機故障沒電沒記憶卡,彷彿壟罩在烏雲當中,所有京都回憶即將煙消雲散,旅程也失去了色彩。 旅程中,我們經常會開啟連拍的攝影模式,把眼前所見的一切都能盡可能記錄下來,那是貪心的表現,拍攝了大量的旅行照片,展示著乍看之下似乎很精采,但若細究,卻發現只有乏善可陳的內容,關於歷史論述,心情故事,感覺美好卻說不分明好在哪裡。 京都有太多的精采,要細細品味所有的面貌是不太可能,而大量地造訪神社名寺,購物逛街,瘋狂拍照的路途中,很有可能就錯失了更多的感受。 拍愈多印象愈模糊 拍照有則謬論之說,當我們拍愈多照片,事實是對於現場的印象愈淡薄。將照片視為回憶的收納櫃,把一切記錄的功能都交給了相機,觀看的同時沒有任何的觀看,自身反而空空如也,因為我們所關心的是相機螢幕的呈現,而不是真切的景色感官。 在京都居遊的日子裡,我學到第一件事,便是迷戀京都的生活,但不要時刻掛念在心上,闊論高談自己的見解;同樣地,喜歡拍照,也無須把拍照看得太過重要。 拍照所追求的內涵,和散步的道理是相通的,都是盡量將目的範圍縮到最小,如果在短暫的時間內,安排去造訪神社,去哪間名店購買物品,做著此事,同時想著接下來的事情,總是迫不及待想要達到目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對於京都印象就會顯得倉促。 若說拍攝的要求,把眼光放在生活本身,不去追求昂貴的拍照器材,不要放任自己毫無限制地拍攝,或許是對於攝影態度最好的方式之一。如布列松、森山大道、梅佳代等攝影師,總用輕便的相機,拍照處在刻意和不刻意之間,舉起相機按下快門,時間就被暫留在影像之中,似乎不怎麼費力氣,卻又掌握得如此精準。 京都的美麗與優雅是眾所皆知,我們在此處按著快門,拍出極美的照片,是毫無懸念的結果,關於京都印象,不用太過銳利,不用太過清晰,那就充滿粗粒子的味道即可。 如同轉動鏡頭的對焦點時,會經歷起先模糊,繼而清晰的過程,轉動一圈對焦環,專注著吸引自己的主題,果決地按下快門的瞬間,會清晰地知道眼前的景色是哪部分所不可或缺的內容。 透過減少快門的次數,每張照片的情感反增濃厚,反而更能夠傳遞一種必須要有的真實感,這就是拍照最根本的魅力吧。 (摘自《默拍京都:用深刻,找回一縱即逝的美好》,有鹿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阿默mookio 喜愛用輕便相機拍攝,喜愛溫暖的生活畫面,喜愛寫作思考人生。作品收錄於《2014當代12位名師的攝影眼》。著有《iPhone:輕觸的浪漫》、《光影的書寫,GRD極致的浪漫》、《RICOH GR:攝影的真言》等。出版書籍榮獲2010誠品年度暢銷排行榜、2012誠品年度暢銷排行榜。 前一篇文章 布施結緣 做善事當投保 賺福報 下一篇文章 活在當下 生活處處皆禪修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說賞讀】門牙【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張冠李戴】混淆的起點【給人尊嚴】大師的言教與身教【轉念美好】初衷【人生智慧】幸福在尾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