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寧夏國際語言學校廣招學習阿拉伯語的學生。圖/陳言喬
【本報綜合報導】外貿協會董事長單驥日前向媒體表示,「一帶一路」政策串聯亞非歐,按估計將涵蓋約四十四億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六成三,而沿線國家的經濟規模GDP總計達二十一兆美元,經濟規模近全球的三成。
「一帶一路」將帶動商機,受惠的產業包括農產品、食品、紡織、鐵路公路及港口、油氣管網絡及設備。對台商而言,台灣業者擅長的精緻農業、紡織機械、建築五金、智慧醫療、醫療生技、化學品及新能源的發展皆有商機。
單驥也提醒,「一帶一路」市場雖大但挑戰也大,沿線國家眾多,僅政策溝通及貿易便利化等談判可能會耗時許久,另各國國情及文化各有特色,制度及商業活動非一體適用,也會增加一帶一路推動困難。
其中,語言的障礙是顯而易見的。像是大陸寧夏被打造成「一帶一路」的前進基地,推動與阿拉伯國家的密切交流。寧夏自治區政府人大代表王海軍說,今年九月四日銀川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開通直航,是西北地區與中東各國架起第一座橋梁。為因應中阿貿易,培育阿拉伯語人才變成寧夏當前首要之務。
過去以學習阿拉伯語為主的寧夏國際語言學校,近幾年每年招收約五百多位學生,今年一下子增加到七百多人。學校副校長馬風勇說,從語言學校畢業的學生,阿語基本的聽說讀寫幾乎已無問題,優秀的學生還會送到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基斯坦、約旦、土耳其等國深造。
在這所學校裡,目前僅有五名台灣學生,其中一對是姐妹,姐姐李全說,父親從小就教授他們簡單的阿語,他們本身也對阿語有興趣,經朋友介紹得知銀川有專授阿語的學校後,就從台灣過來了,未來她想去沙烏地阿拉伯深造。
妹妹馬昕藍說,台灣本地很少人接觸阿語,到銀川學阿語,還有專門的阿語外籍老師,學得比較快。她認為,阿語的語法比較難。馬昕藍說,他們受到父親的影響,融入回族的民俗文化與宗教,平時也都戴著絲巾,成為信仰回教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