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仔細聆聽大師說法
聽法民眾虔誠祝禱
禪宗所謂千七百公案,亦無非令佛子明心見性,故五祖弘忍大師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畢竟佛法是以心為根本,佛由心成,心能成佛,十方諸佛以此心源成就佛道故。
開悟聖僧云:「南來北往參見性,選佛場中選如來,大道不離眾生覺,見性原是見自佛」。
修行者參禪悟道、參訪善知識,雲遊十方、南來北往無不以參悟見性為宗。原來「道」沒有遠離我們,自己迷而不覺,背道而馳,「道」是什麼?道當下即是你我之佛性。參禪悟道者,既知心是道,怎可離心向外覓道。見道者即是見心,見心即是見道,心道不二。故六祖惠能大師云:「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有僧問馬祖禪師:如何是佛?馬祖禪師曰:「即心是佛」。
百丈禪師問長慶禪師:如何是佛?長慶禪師曰:「騎牛討牛」。
無業禪師問馬祖:如何是即心是佛?馬祖禪師曰:「即汝不了之心是,更別無物;如掌作拳,拳即是掌」。
明心見性為趣向
方為真佛子
我們要明心見性,應以明心見性為趣向,方為真佛子。若遠離明心見性而修行,佛道不成反成魔道,上升不得反而墮落,嚴重者偏離佛法正道而走火入魔,可不慎哉!
佛性無相無色,無生無滅,有佛無佛來人間,佛性宛然存在!開悟祖師曰:「一真妙體無聖凡,無相無色無男女,非大非小非生滅,諸佛共證此法王」。在在說明這不可說、不可言的清淨自性佛。佛性沒有顏色,非青黃赤白黑,倘若佛性有顏色,是黑色,黑色看得到;是白色,白色看得到;是綠色,綠色看得到;是紅色,紅色看得到。
但究竟佛性是沒有顏色的。手摸不到,捉不到,雖然沒有顏色,卻始終宛然存在,在鼻能嗅,在耳能聽,在眼能見,在身能觸,在心能分別,在足能奔,在手能捉,識者為佛性。不識者永處凡夫輪迴六道,做個三界苦命兒、六道流浪漢。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
佛性無相無無相,雖然佛性沒有任何形相,但能變化無量相,猶如玻璃容器,容器是三角形,注入水,水即成三角形;容器若正方形,注入水,水即成正方形。佛性實質無有固定形相,經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佛性遇緣即應,亦復如是。若開悟證果者,真空妙有,收放自如,縱橫無礙,度眾生亦如是。足見明心見性之重要性,是佛子所必經之實踐門。
故千經萬論共指心是成佛之源,這次的佛學講座大綱在於令佛子見自心悟自性,自心即佛,佛即自心;我心即佛心,佛心在我心;愚者尋心外,智者心內尋。若勇於承擔與參悟,焉有不見性成佛!
慧海禪師曰:「森羅萬象至空而極,百川眾流至海而極,一切賢聖至佛而極,三藏十二部至心而極,心是總持之妙本,萬法之根源,亦名大智慧藏,無住涅槃,百千萬名,盡是心之異號耳。」
既然佛法以心為根本,修行不可將根本捨棄,一旦捨棄即愈修愈遠了,終無見道日。
人人本具自性佛
無始妄覺惹塵埃
佛法是不二法門,若能悟入不二法門,即自見佛性,佛子當知!煩惱性即是菩提性,菩提性即是煩惱性;非離煩惱性別有菩提性,亦非離菩提性別有煩惱性,何以故?性無二故,只緣迷悟染淨故,是名不二法門也。
凡夫之所以凡夫,就是不能體悟煩惱性本空,是故被煩惱所牽制,若能實證煩惱本空者,煩惱何曾不是菩提,若遠離明心見性而修行,佛道不成反成魔道,是故無煩惱即無菩提,是故性無二性,也就是煩惱性與菩提性非一非異。因此之故,證悟煩惱性即是菩提性者名之為佛,不悟煩惱性即是菩提性者是名凡夫。
人不敢承擔自心是佛,縱然經過無量劫修行也成不了佛,畢竟十方諸佛也是由此心修成佛道故。
就如開悟祖師云:「人人本具自性佛,無始妄覺惹塵埃,識情盡處全體現,脫卻凡胎入聖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