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童子》是相當好的佛子典範,故事闡述佛法真理,以及雪山童子堅毅的求法精神。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人間社記者胡巧鵝三峽報導】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十六周年鉅獻《雪山童子》,八日於金光明寺隆重公演,吸引歌仔戲迷近六百人前來,共同欣賞捨身求法的佛教經典故事。
《雪山童子》的故事講述,雪山童子因聽聞羅剎唱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心生感動,求法若渴的他,為求下一句「生滅滅已,寂滅常樂」,而不惜犧牲生命,並將此偈刻於石頭、樹木上以傳後人。
各界融和 佛教真理
歌仔戲版《雪山童子》,無論從舞台設計、音效、華麗服飾到演員的唱腔、身段等,表演頗有專業水準。歌仔戲國寶廖瓊枝表示,演員對於每個唱腔與肢體動作,都必須發自內心最深的表達,演出精髓,才能感動觀眾,甚至在演出結束後,演員對其角色的投入仍久久不散,即是成功的演出。
「我們是一群來自各個行業及不同宗教的成員所組成的劇團。」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團長吳美玉指出,成員都愛好歌仔戲,利用業餘時間練習。
身為是佛教徒的團長,認為佛法哲理深厚,可藉由民間傳統戲曲宣揚佛法,於是以佛教經典故事為雛型,創作歌仔戲劇本。
永遠的京劇小生曹復永是《雪山童子》的導演,他認為歌仔戲與京劇在身段、肢體語言方面相同,唯有唱腔不一樣,歌仔戲是「都馬調」,而京劇是「西皮二黃」。一般而言,歌仔戲比較生活化,京劇則較程式化。隨著歌仔戲的普及,演員必須學習一定的規範課程,於是有程式化的學習;學成之後融入既有的傳統文化劇曲中,保有歌仔戲生活化的風格。
金光明寺監院覺勤法師表示,很感謝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演出,令人感動的是團員來自不同宗教;團長是佛教、團員則有基督教、摩門教、媽祖、關公信仰等,在劇團中看到彼此尊重與融和,這就是人間佛教的體現,眾人都基於愛好歌仔戲,不辭辛苦地演出,供養大眾。
以眾為我 成就淨土
人間佛教讀書會滿穆法師應邀開示「雪山童子捨身求法偈」的典故。講解劇中雪山童子一再歡喜稱念的偈語,接著引申三法印,告訴大家諸行、諸法的本體是涅槃寂靜,涅槃具有四德,即「常樂我淨」,提點泯滅世間虛妄相,體證常樂我淨。
法師進一步闡述,世間一切無常變化,而其體性常樂我淨,所以要感悟無常,創造善緣與人為善,由小我擴展為大我;說明星雲大師以眾為我,因而創造出宏大的佛光淨土。並援引唐代石頭希遷禪師,初遇青原行思禪師時所說:「未到曹溪也未失!」告訴會眾,人人本來佛性具足、本來清淨、本不生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