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念佛─成就人間菩薩人家

文與圖/廖德培 |2015.11.08
2359觀看次
字級
一九九六年年母親(右二)至澳洲二位女兒及孫子孫女合影。 圖/廖德培
大師多年前所贈之墨寶。 圖/廖德培

文與圖/廖德培
母親廖呂寶玉老菩薩,一○四年的十月三十日,在兒孫的環繞下,安然捨報,圓滿她九十五年照顧家庭、樂善好施的行止。

十七小時後,我親自護送前往殯儀館;體胖的她生前往往要兩個人才能移動,臨終前幾日,她不食不飲,並持續排出穢物,往生之時卻覺肢體輕軟,面現紅光,相信她已化現清淨之身,往生極樂佛國。

一生未受正統教育的母親,深明聖賢之理,育有三男三女,帶領家人走過經濟困頓時期,扶持大小求學創業,有如家族的守護神。一生積德布施,與人為善,至今土城鄉里,都對她讚譽有加。

二十出頭時,生下我不久便大病一場,村內的人都認為她不久於世。一天,來了一位算命師指點她「去大廟拜拜,就能化解劫難」,正想追問時那人才拐個彎就不見踪影。在絕望中看見生機,當天就從山佳到板橋接雲寺禮佛。那是一個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母親瞻仰菩薩聖像,誠心禮拜,祈求慈悲護佑。也許是心念虔誠的緣故,當天晚上,她房中滿是檀香味,不久,病症奇蹟式地痊癒了。自此,她更是一生堅定不渝的信奉觀世音菩薩。

從此母親精進修行,每日都到接雲寺參加早、晚課誦,並固定持誦《金剛經》、《普門品》、十小咒及千聲佛號等日課。她對信仰的虔誠及毅力,是子孫極佳的榜樣,除此更作《佛子行》。其做人的原則就是,與人為善、不傷害人、不與人爭、不與人為敵。

在我年輕時經事總認為自己有理,被人冤枉或侮辱,想去找人理論,母親總是勸我不要和人計較,學習觀世音菩薩慈悲柔軟,人生的路才會走得更寬坦,內心才能安然自在。

她一生禮敬三寶,見到出家人一定供養。晚年之時,無法常到處結緣布施供養,為了感念報答母恩,我便以母親之名代為行施供養。如每年佛光山澳洲雪梨舉辦浴佛節,有萬人參與盛會,我祈望透過活動能供養三寶和結萬人緣,也給眾生一個接觸佛教,認識佛教的因緣。

母親常說:「只要你有誠心,觀音菩薩有求必應。」綜觀她這一生命運從坎坷走向坦途,就是最好的印證,對於觀音菩薩的感恩之心更是溢於言表,常告訴兒孫要謹記菩薩的恩情。

星雲大師的慈悲,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急難救助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是游象卿居士,我有幸擔任執行長。當我告訴母親時,她說:「這是觀音菩薩的事業,你要用心去做,報答菩薩的恩情。」對此我謹記在心。蒙各地法師及信眾的協助,如菲律賓的永光法師、巴布新幾內亞的法師、印度的慧性法師等等。

在救災過程當中遇到困難險阻時,如在菲律賓幾次救災中,要通過土匪區,這個地區是軍警管轄不及的地方;在孟加拉要通過軍方檢查哨站,他們告知我們再進去山區,就是叛軍的地盤,安全自己負責。面對可能的危險,心中難免會害怕,是母親的話語在我心中,讓我不畏困難、不計生死,向前邁進毫不猶豫。完成使命之後,大師贈與一幅墨寶「應世無畏」表彰鼓勵。

這次跟隨佛光會前往祖庭大覺寺參與理事會議,舉凡參加焰口法會、觀音殿籌建功德,皆以母之名布施供養。時,台灣傳來母親病危消息,我再三思量,決心代替母親繼續完成所有行程;從參拜峨眉山金頂普賢菩薩道場,一路以來皆以母親之名隨喜供養。

回台之後,我見識到母親往生時種種不可思議,兒女們發現奶奶的頂門溫暖、全身柔軟!大女兒說:「奶奶臨終時,看到觀世音菩薩現身來接引的殊勝影像」;信仰不深的大兒子,發心為奶奶持誦《地藏經》,他說:「這次誦《地藏經》,才領悟到經典的意含,發現自己的偏差,決心從新調整。」人在雪梨的小兒子說:「雪梨各道場都幫奶奶舉行超度法會,現場滿滿的人,看了非常感動,終於懂得廣結善緣的重要。」

澳洲總住持滿可法師,正好回台,也在百忙之中專程前來參加母親的入殮儀式,還有永平、覺五、如儀、妙堯法師等,對我們亦關懷備至,穩定了我悲傷的心。許多佛光人對母親的哀悼和對我們的慰問等,都令全家倍感溫馨,讓我深刻體會到佛光會真是一個大家庭。

母親一生念佛、積德無數,想其為何晚年因病苦磨又失智,如此不順?但其往生之時種種瑞相,心中頓然釋懷;原來,母親之病痛為消解累世業障之後,今生所作之功德福業才得以現前,因果不虛、功不唐捐,這讓我對佛法產生更堅定的信念。

這次參訪普賢道場,回台處理母親佛事時,想及星雲大師多年前曾賜我「悲智願行」墨寶,原來在教誨我普賢行願的法教;母親的往生,更提點我在世間發心立願、弘揚正法的堅定信念。大師要佛光會辦很多活動,就是要我們體現普賢行願,讓我們從慈悲心出發,作弘法利生的事業,在行事中,不斷消解業障,成就慈悲與智慧。

母親一生不與人爭,不在經論上講究,我執和法執很少,一念修行,終歸彼岸。原來,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創辦佛光會,還有母親一生不忮不求的處世態度,不正是普賢菩薩弘誓大願的最佳示現嗎?

我願秉持母親遺愛,肩負佛光人的使命不懈,持續在菩提道上弘法利生,成就別人也成就自己,讓人間有情、世間有愛,讓佛光普照世界,把功德回向慈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