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鋼索的人 是普亭或歐巴馬?

文/戴定國 |2015.11.01
1195觀看次
字級

俄羅斯進兵敘利亞,普亭的舉動是二戰後七十年國際秩序崩解的最新跡象。澳洲智庫學者麥克•富利洛夫稱:「戰後秩序核心的美國依然實力強大,卻經常不能好好運用它的實力。」

富利洛夫撰文時,美軍驅逐艦尚未駛入中國在南海的人工島礁,否則他可能會寫:「歐巴馬的舉動,是未好好運用實力的最新跡象」。不過,應給歐巴馬掌聲,國防部五月即考慮去南海「自由航行」,被白宮和國務院「積壓公文」至今放行。

富利洛夫認為,俄羅斯攻擊「伊斯蘭國」(IS)將加劇地區動盪,似乎預言過早。目前來看,加入俄國聯軍的沙烏地阿拉伯,清真寺連遭IS自殺炸彈攻擊。這個地區的特點是暴政、教派主義、地區對抗以及四場內戰,導致數十萬人喪命,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歐洲難民危機 西方造成

第十三屆「文明對話——世界公眾論壇」十月上旬在希臘開幕,討論「全球失序後的世界」。各國代表表示,歐洲難民危機就是西方在中東推行「干涉政策」造成破壞性後果的例證。

因此,再怎麼說,敘利亞難民潮問題,都比南海島礁更需緊急處理。習近平剛結束訪英,兩國宣稱進入「黃金時代」。歐巴馬也剛在聯合國大會與習近平會晤,雖然就南海問題沒有共識,卻忽然派艦「無害通過」,被中國斥為「無事生非」,似乎不無道理。

無事生非,也就是師出無名。

二○○三年伊拉克戰爭後十二年,爭取美國總統提名的人都承認,那場戰爭根本不應該打。沒有發現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基本上是師出無名。希拉蕊當時是參議員,表決時支持開戰。她在回憶錄裡說,「我做錯了」。

出兵伊拉克 英美都認錯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當年力挺小布希總統,聯手出兵伊拉克。日前他接受專訪,也首度道歉。他說:「對推翻海珊政權後可能產生的後果,我們考量不周,也做錯了。」至於伊拉克戰爭是否為IS崛起的主因,布萊爾答:「部分屬實。」

二十一世紀至今,美國的國際政策變化不定(包括失誤)。富利洛夫指出,小布希奉行「秀肌肉」戰略,力圖把美國意志強加給全世界。歐巴馬記取教訓,但「過度學習了,在緊要關頭不願採取強有力行動」,弱化了威懾效果,讓人懷疑美國是否能繼續扮演全球霸主。

其他西方國家,看來也將走下全球舞台。歐盟經濟不景氣和政治困頓,使歐洲放棄強權政治。英國雄心大減,未來幾年將討論蘇格蘭是否「脫英」,以及英國是否應當「脫歐」,沒太多時間思考世界其他問題。

德國總理梅克爾二○○五年上任以來,十年內八次訪問中國,最近一次就在習近平訪英之後,她說:「德國不應該把自己埋沒在舊歐洲中。」普亭則渴望回到「舊歐洲」,那裏有強大的蘇聯。普亭在歐洲疆域周邊建立勢力範圍,要俄羅斯重獲「世界角色」的地位。

中國建構秩序 日本焦慮

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對現行秩序構成最嚴峻挑戰,而最焦慮的是日本。美國驅逐艦駛進南沙海域,日本政府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卻說了很多:「若要說什麼,在南海進行大規模造礁、建立據點,進而變更現狀,升高緊張的片面行動,是國際社會共感不安的。日本與國際合作極為重要。」

有評論家從好萊塢電影「走鋼索的人」,來看國際世局。電影敘述法國男子菲利浦佩帝,一九七四年在剛落成的紐約雙子星大樓頂樓間走鋼索來回,距離地面超過四百公尺。「放眼國際政壇,走鋼索的人不在少數。」

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達成協議,中國被排除。中美都表達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實際卻踩在鋼索上,維持恐怖平衡。現在看來,傳統的美蘇陣營、東西對峙、冷戰格局都已過去,現在的兩大陣營圍著敘利亞變局,一邊是反阿塞德的歐美,一邊是挺阿塞德的的新聯盟,以俄羅斯為首。

西方分析家表示,雖然還不能肯定普亭會不會是贏家,但很明顯的,歐巴馬與阿塞德已經輸了。伊拉克政權是美國扶植的,約旦為美國長期盟友,都接受俄羅斯提議,分享情報,協調空中轟炸。敘利亞的兩個死對頭土耳其、沙烏地,都參加俄羅斯主導的敘利亞政治對話。

梅克爾訪中 老友相見歡

俄羅斯流傳的陰謀論,認為美國不願認真消滅IS,愈轟炸愈強大,就是要靠IS來解決阿塞德政權。俄羅斯出兵是基於防恐,不允許與IS並肩作戰的該國恐怖分子重返俄羅斯;至於解救阿塞德,或是要在中東與美國爭老大,都是次要目的。

要打敗IS,必須防止敘利亞政府崩潰,變成另一個利比亞或葉門;一旦軍事行動有進展,就該由所有政黨、民族和宗教集團以政治手段達成協議,換言之,阿塞德要下台。

普亭當面告訴阿塞德,不是因為他屠殺百姓,而是因為他的存在對於反IS的團結有礙。阿塞德沒有選擇。心知若無俄國軍事介入,再一個月就會崩潰,只有接受全套安排。下台只是早晚而已。

歐巴馬的南海戲碼,看來是孤芳自賞。沒有正式發布新聞,白宮下令不准國防部官員公開談論,以免過度刺激北京。國防部長接受參議員質詢時,支吾半天才承認「報上說的都對」,表明是「鬥而不破」。

走鋼索的人是普亭,也是歐巴馬,能「無害通過」就是贏家。習近平看起來篤定多了,剛從倫敦回來,梅克爾就到北京來訪,老友相見,笑得還滿真誠的。

剿滅IS 各國各懷鬼胎

美國動員盟邦打敘利亞,希望把「獨夫」、「屠夫」阿塞德總統拉下台,因此又訓練敘利亞反抗軍,提供武器。結果「伊斯蘭國」(IS)崛起,它雖然也是反政府組織,卻更殘忍,美國又不得不打IS。

美國必須「兩害相權取其一」,卻趑趄不前。俄羅斯本來堅持和平解決,開始介入,俄羅斯、敘利亞、伊拉克與伊朗的聯軍空襲IS。俄國官媒稱:「西方的敘利亞政策失敗了,普亭總統出手相助。」

普亭目標 先穩定阿塞德

西方國家指責俄國,空襲目標不是IS,而是反對阿塞德的武裝力量。這其實也是兩難局面,普亭目標是先穩定阿塞德政權。阿塞德即說:「俄羅斯聯軍一定要成功,不然,整個區域都將毀滅。」

英國媒體訪問敘利亞反對派領袖,問:「伊斯蘭極端主義在敘利亞崛起,或許意味阿塞德政權是為害相對較輕的惡魔。」但對方堅定回答:「沒什麼比阿塞德更壞。他是絕對的惡魔。」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儘管敘利亞要求合作,但他不會和阿塞德合作打擊IS。美俄兩國都有「結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策略,但「敵人」相反。

支持俄國的國家有部分是美國盟邦,都在玩兩手策略。土耳其即進行兩面的「反恐戰」,一面空襲IS,一面攻擊土、敘邊境的庫德族,後者是空襲主要目標。因此,庫德族在土耳其發動一連串報復攻擊。

庫德族是中東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兩千多年來過著遊牧生活,主要分布在伊朗、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四國境內。近年庫德族希望獨立建國,但屢屢遭受土耳其、伊拉克等國的壓迫。大部分庫德人是遜尼派穆斯林(蘇菲教團盛行)。

伊斯蘭教派多 相伐相討

很多人問,為什麼中東不能齊心攻打IS?主因是伊斯蘭教派太多,遜尼派居多,次則什葉派,再次為蘇菲派。既有教門之見,又相伐相討。

沙烏地阿拉伯的多個什葉派清真寺,最近連遭IS以自殺炸彈攻擊。沙國穆斯林主要屬於遜尼派,什葉派居少數。近年什葉派經常示威,要求更多政治權利。IS也是遜尼派,雖然沙國加入西方盟軍,還是「幫忙」教訓了什葉派。

伊朗是什葉派大國,卻能捐棄成見。總統羅哈尼警告,讓敘利亞政權穩定,才能防止IS接收整個國家。

伊拉克、敘利亞危機暴露出中東聯盟的內部矛盾,促使美國和死對頭伊朗共同對抗IS,同時導致美國與波斯灣的遜尼派盟友出現裂痕;遜尼派希望削弱伊朗對伊拉克的影響。

三十多年來,美國捲入中東事務,一再置身於該地區的遜尼派和什葉派衝突。美國警告俄羅斯,不要也陷入泥沼。俄國人口至少一成一是穆斯林,大多數是遜尼派,他們並不贊成普亭的軍事行動。

阿塞德爭議與美俄觀點

1.鎮壓反抗勢力(遜尼派穆斯林)

2.以桶彈(桶狀容器,內裝高爆藥、榴彈、

汽油或化武)屠殺兒童

3.逾2萬5000人民喪生手機

4.製造二戰以來最大難民潮

美國主張

1.阿塞德是極端恐怖主義興起之因

2.國際合作,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

3.罷黜阿塞德,成立新政府

俄國主張

1.阿塞德政府是防制極端恐怖主義之牆

2.國際合作,成立聯盟解決敘利亞亂局

3.支持阿塞德、只有敘利亞有權自選領導人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