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元首穿梭 國際天空很忙碌

文/戴定國 |2015.11.08
1280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美國政府前年五月拍賣退役「空軍一號」,底價是五萬美元(約台幣一百五十萬元),便宜的像賣車。這架DC9飛機從一九七五年飛到二○○五年,屆滿三十年。現任「空軍一號」有兩架,由波音七四七型改裝,從九○年代開始服役。

美國自二戰後縱橫全球,扮演世界警察,「空軍一號」在國際天空頻繁穿梭。但歐巴馬似乎厭倦當警察局長,去年八月表示,中國「搭便車」三十年了,希望中國多扮演大國角色。

美國國務卿柯瑞也忙死了,去瑞士開會,討論敘利亞難民問題,又去中亞五國訪問。除了政府專機,他常常就便搭空軍運輸機,飛行途中看公文,簡直像「全球國務卿」。不過,歐巴馬即使再忙,最多兩任八年,他能想像忙一甲子嗎?

英國女王有替身 歐巴馬?

二○一二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登基六十周年,英國媒體報導,這幾十年裏,在公眾場合出現的女王幾乎完美無缺,從未出現錯誤。「秘密武器」曝光,原來她有一個「替身」。

這位「替身」是埃拉.斯萊克,曾是英國廣播公司體育部門主管,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是皇室「御用」的女王替身。女王出席活動前,都會讓她先去排練。除女王身邊的資深顧問外,沒人知道斯萊克的存在。

歐巴馬有無替身不得而知。他多次強調,美軍將減少對世界的干預。越戰以來,美國興起反戰思潮,在被伊拉克、阿富汗問題弄得精疲力竭後,很多美國人說:「管他的世界問題,這幾十年來,我們做得夠多了。」

習近平訪英歸來 各國到訪

中國也開始忙了。習近平出訪英國,宣告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時代」,除了讓美國緊張,歐盟其他國家也感到不小的壓力。因和大陸做生意的誘惑而改變計畫的不僅英國,包含德國在內的其他領袖,也有這種考慮。

習近平訪英歸來沒幾天,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就到北京來訪。接著,十月二十九日德國總理梅克爾第八度訪中,法國總統歐蘭德也說要來談全球氣候問題。歐蘭德意在弦外,兩天的訪中行程,共同發表「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但也簽署了價值兩百億歐元的工業合作協議,主要是關於核廢料循環利用。

繼經濟崛起後,中國正朝向政治、軍事大國邁進,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的足跡幾乎踏遍全球,除了美國及日韓,與各國都加強邦交與經貿合作關係,包括歐盟國家、中亞、東南亞國協、拉丁美洲、非洲國家。

中國的企圖心又使美國謹慎以對。歐巴馬像個勉為其難的國際警長,重返亞太地區,企圖圍堵中國。南海、東海主權之爭,周邊國家加緊聯盟,美國更派出驅逐艦「自由航行」到南海,升高緊張。

阿賽德訪俄 被普亭訓一頓

美國試圖離開中東戰區,從阿富汗撤軍後,想避免插手敘利亞內戰,但不得不說:「我回來了」。歐巴馬最近更打破原先的堅持,派出地面部隊到敘利亞。但這一仗打得有點矛盾,既要對付敘利亞總統阿賽德,又要對付他的敵手伊斯蘭國(IS)。

各國元首最近紛紛穿梭訪問,歐巴馬守在白宮,國際曝光度不高。俄羅斯總統普亭也忙,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運籌帷幄,攻打伊斯蘭國。敘利亞總統阿賽德登門拜會,被他訓了一頓。

中日韓乍暖還寒 彼此仍有溫差

中國、南韓與日本在首爾舉行三年來首場領袖會議,強調三方經貿合作,顯示國內都陷入經濟困境的三國,為了貿易暫時放下歷史問題和主權爭議。

七年前,三國首度召開年度峰會,但因中日爆發領土爭議,且日本被指意圖以修改歷史教科書等方式掩飾二戰罪行,導致峰會於二○一二年後停止。

中國學者指出,三國領導人見面已是不小的進展,但是乍暖還寒,彼此對會晤還存在著一定的「溫差」。歷史認識、慰安婦及領土問題不會因見面而消除。

中韓、日韓、中日分別展開雙邊會晤。中國總理李克強到韓國「正式訪問」,與韓國政府及工商界廣泛交流;安倍對韓國則是「工作訪問」,沒有受到期待中的外交禮遇。這是「溫差」所在。

中國學者指出,最近兩三年東北亞出現「顛覆性的變化」,一是北韓已事實上擁核;二是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成了「普通國家」;三是中國成為東北亞第一大國。

擁核的北韓、擁有戰爭權的日本以及正在崛起的中國,需要新的框架來界定新的關係。中國學者強調,中日韓領導人會晤制度化,才可能在共同市場的基礎上建立共同安全。

中亞五國 為何美日絡繹於途?

習近平十月下旬訪英的同時,日本首相安倍也沒閒著,帶著五十多位企業家,訪問蒙古和五個中亞國家,爭取資源供應多元化,增加在中亞的「存在感」,牽制中國佈局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

去年,習近平也曾訪問蒙古。蒙古煤礦占出口八成,其中八成以上賣到中國。而中亞五國除土庫曼外,塔吉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和哈薩克都是亞投行創始成員國。

安倍說此行是「踏入最高級別的推銷時刻」,亦即他是以推銷員身分出訪。日本傳媒預計,可望簽訂多達兩兆日圓訂單,其中一半與土庫曼的天然氣有關。

十月二十八日安倍晉三剛走,美國國務卿柯瑞三十日結束在奧地利的敘利亞局勢會談後,也到了中亞。柯瑞在暴雨中抵達塔吉克,風雨故人來,與中亞五國外交部長會晤後,發表聯合聲明稱,美國將提供一系列援助。

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包括陸上與海上的絲綢之路。陸上循古絲路,中亞五國都在「路途上」。至於亞投行,英國率先加入,是早在清代已知新疆及中亞戰略位置重要,礦產豐富。

中亞五國經濟發展可期。這是安倍晉三、柯瑞「絡繹於途」的主因。

敘利亞砲火 連梅克爾都燒到了

敘利亞內戰進入第五年,短期看不到結束跡象。數以萬計的平民喪生於硝煙,更多民眾被迫出走歐洲,形成難民潮。十月二十日晚上,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突然訪俄羅斯,與總統普亭會談。這是內戰以來,阿塞德第一次出國訪問。

據紐約時報報導,普亭似乎對阿塞德政權的去留並不在意。在兩人持續冰冷的私交之下,阿塞德訪俄之旅繼續受到冷遇。早在二○一二年普亭就說:「我們並不那麼在乎阿塞德政府的命運。」

俄羅斯九月開始對敘利亞空襲,目標是「伊斯蘭國」和其他反阿塞德政府的武裝團體。普亭出兵是因「伊斯蘭國」對俄羅斯造成威脅,而暫時保住阿塞德政權,避免敘利亞崩潰,陷入混亂,有利於對付「伊斯蘭國」。

阿塞德是否下台,還牽涉到梅克爾可能下台。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事與其說是陰謀,不如說是恐慌。」人們開始憂心這位德國總理是否撐得過難民危機。

常被暱稱為「媽媽」的梅克爾在位十年,她向國民保證將使德國不受境外種種危機的影響。她決定歡迎數十萬正長途跋涉的難民,一開始受到國民歡迎,但是,德國預計今年將有超過一百萬移民湧入,龐大的數字改變了局面,梅克爾的支持率大幅下滑。

分析家認為,梅克爾的地位事關重大。歐洲掙扎著應對民粹主義的挑戰,加上金融危機、歐元危機,歐洲動盪不安。梅克爾一直是保障確定性的主軸,一位具有威信的領導人。「沒有梅克爾,歐洲分崩離析的可能性將成倍上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