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鼓勵多說原住民語,少說國語,原民會推動十六族原住民新創生活用字,首波九十個字詞說法包括,高鐵、捷運、餿水油等於本月公告,未來每年會再繼續新創原語新字,讓原住民語與現代接軌。
原住民語言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張裕隆表示,許多新字像是高鐵、捷運、政府機關、疾病名稱等等,原住民語過去都沒有這些字,要溝通時,往往都得使用中文,原民台的族語主播更感到不便,各界力促新創原民新字。
原民會本月首波公告十六族新創的九十個字詞,多與日常生活、時事相關,包括:高鐵、捷運、碩士、博士、刷卡,還有餿水油、保育、民主、政見等等都含括在內。
新創詞團隊成員拉阿魯哇族的陳思凱說,族語裡面沒有電腦的說法,只有電視這個字,過去跟長輩說要用電腦打字,都是講電視,許多長輩因此感到疑惑,電視怎麼打字,必須經由一番解釋,才能清楚。
陳思凱說,除了電腦這些比較新的日常用品之外,像是日常生活使用的健保卡、金融卡、提款卡等等,更讓族人困擾,因為在族語裡面都只有一種說法就是「卡」,常常因為族語說不清楚,最後只好用國語。
張裕隆表示,本次新創原住民語新詞,十六族皆推派代表參與,大多皆為五十歲至八十歲,很會說族語的原住民。
張裕隆說,有些族如排灣族的分布比較廣,有的在屏東、有的在台東,必須透過臉書、網路等通訊媒體溝通,不少長輩因此還力學使用網路,讓人感動。
原民台族語主播布農族的陳樹山表示,語言是自然形成的,這些新創詞被造出來後,是否引起共鳴,還須再觀察;然而,他認為,原住民語言正迅速流失,利用創新詞的方式,或許也能減少族人外來語的使用頻率,多少有助健全語言發展。
原民會表示,九十個新創詞現正公告中,未來將與教育部合作,放進族語教材中,供原住民學習,張裕隆表示,未來每年仍會繼續推行原住民語新創詞,讓族語與現代生活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