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宣布全面換發卡式台胞證,引發各界的議論,認為是對台灣的不尊重;罵到最後才發現,這是大陸在其管轄範圍內的作為,你不喜歡可以不申請,可以不去大陸。這時才驚覺,其實,大陸可以片面作為的事項太多了,溝通只是一種尊重與互信的表示,未來大陸直接作為的事宜只會更多。此事件發展值得朝野關注,並及早和大陸重拾互信基礎。
大陸對台灣態度的改變來自台灣內部政情的變數:一是太陽花學運,這次學運阻擋了服貿協議,同時決定要制定兩岸監督條例,讓大陸對台讓利的作為感到疑慮。二是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慘敗,雙方所建立的互信機制受到挑戰,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基礎擴大。三是大陸舉辦九三抗戰閱兵,連國民黨都全面批判到北京參加閱兵的前主席連戰,讓大陸看清了國民黨的獨台真面目。
大陸方面認為對台讓利只會使得台灣方面認為理所當然,「懷柔政策」根本無效。首先是未與台灣方面溝通,在三月間宣布啟用新劃設的五○三新航路,距離台北飛航情報區的邊界只有四點二海浬;經過我民航局抗議並與大陸協商之後,大陸同意向西移六海浬,新航路正式啟用。其次則是大陸人大常委會在七月間通過《國家安全法》,明訂「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也沒有和台灣打招呼。接著就是台胞卡的片面發行。
這些作為的緣由除了已經出現的前述三項變數,還有一項預期中的變數,就是明年初的總統大選。這項變數才是大陸片面作為的主要關鍵。明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很可能執政,以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維持現狀」、「大陸會跟著台灣情勢調整」的兩岸政策基調,兩岸關係很難繼續前進,因此大陸不得不改變策略,全面主導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從最近陸客中轉第五延遠權的談判,陸方趨於強硬的態度也很清楚的說明了大陸「以我為主」的政策導向已經成形。
兩岸正式的溝通管道如官式的夏張會和半官式的林陳會,最近也明顯的趨緩,夏張二會延期,能不能順利進行協商還在未定之天;而海基海協負責人的會面則必須等到夏張會後才進行。儘管這兩個正式溝通管道表面上都還順暢,但是已經形式化了,缺少了當初的熱情和善意。
現在兩岸政策作為中,大陸的主導情勢已經確立,我方能夠主導的力量非常微薄,畢竟在經濟實力懸殊,且我方在外交和國際場域必須依賴陸方的大局之下;大陸照會台灣是尊重,不照會台灣也沒有損失,台灣方面必須認清事實。我們也要提醒陸方,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得來不易,對台灣不尊重只會讓兩岸民心的距離愈拉愈遠,這完全背離了習近平所說的「心靈契合」。兩岸要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前行,雙方必須累積善意和互信,溝通是必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