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名叫《小孩不笨》的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三個「放牛班」孩子的故事,他們學習能力不佳,多數的人認為他們無藥可救,他們總是被人投以異樣的眼光,這也間接使他們心靈受創,造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在學校裡,有一位和藹可親的李老師,並不因此放棄他們,反而誠心告訴這些學生,其實她也曾經討厭過許多學生視為公敵的「數學」。但她體悟到「越討厭數學,就越不會,只要能夠花時間去了解、接近它,跟它做朋友,把它的底細摸得清清楚楚,就能打敗它。」而這個方法也確實在主角文福身上發揮功效。多數的學生,面對數學難題時,往往就對它投降,無法鼓起勇氣挑戰,所以總是視它為課業上的最大阻礙。
電影中的另一位主角國彬,因為在校成績不佳,讓求好心切的母親經常鞭打他。母親的處罰看似嚴厲,但仔細深思,更多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失落,因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了社會後,能夠有個立足之地,但是不知不覺中卻造成了反效果,反而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最後母親在生病時,感性的跟國彬說出心裡的話,她知道他已經盡力了,也已心滿意足,母子二人最終放下情緒上的武裝,令人欣慰。
這部電影給我許多震撼,我相信並沒有任何人是真的「笨」、真的「沒用」,只是自己擅長的才華或技藝還沒有機會可以發揮,只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我相信一定能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也祝福所有在學習上遇到阻礙的同學們,能夠找到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