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時候讀莊子:
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
作者:蔡璧名
出版社:天下雜誌
圖/天下雜誌提供
莊子經典 身心安適之道圖/天下雜誌提供
文/杜晴惠 圖/天下雜誌提供
去年二月,在一場由台灣商務出版社舉辦的記者會上,見到現任北京大學人文講座教授陳鼓應,那時他的代表作之一《悲劇哲學家尼采》重新出版,在讀者見面會上,陳鼓應談自己如何引介這部西方哲學經典的往事,同時出版社也向讀者宣告他的「老莊精神與企業管理智慧」講座的訊息。
眾所周知,這位學貫中西的哲學家,一九六六年因當局認定他有思想上的問題,讓他三年找不到工作,直到一九六九年才擔任台大哲學系專任教職,沒想到一九七三年參與保釣運動發表言論,卻爆發「台大哲學系事件」,再度遭到解聘,往後十年學術生涯也被迫中斷。
然而,陳鼓應卻說這個事件是他的人生轉捩點,從西方哲學轉向中國古代哲學研究,注譯《老子》和《莊子》,從這兩部經典裡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他說,莊子為他療傷,而不同生命階段讀《莊子》,也有不同感受——從年輕時的「任其性命之情」逐漸轉入晚年的「安其性命之情」,儘管離鄉經年,落葉歸根的念頭常縈心間,但他在尼采的領域裡找到精神家園,在莊子的園地裡尋找到心靈故鄉。
經典助人開闊胸襟
時隔一年多,在台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的新書《正是時候讀莊子》裡讀到陳鼓應序文,他寫道:「老莊常言禍福相倚,殷海光先生在五十歲思想正成熟的時候罹癌病逝。殷先生沒有衝過去,但蔡璧名衝過了,過程中莊子的精神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我雖然沒有這樣的重病,但一生也經歷了許多困頓。現實中的挫折、病痛,使我們走向莊子的世界,幫助我們慢慢走出各自的困境,使我們的心胸更加開闊。」
從他娓娓道來,才知蔡璧名成長於中醫和武術世家,曾祖父、祖父都是中醫,父親是「鄭子太極拳」創始人鄭曼青的高徒。「考上博士班時,忽覺這個文化快失傳了,因此開始隨父親習拳……但那時她仍以為太極拳與莊子間的相通,只存在於一部分身體規訓與意欲通往的身體境界之間。直到璧名遭逢大病,……於病中始真正發心練拳、勤打不輟,最終挽回了她的健康與人生,從此深切體悟到太極拳等東方修鍊對生命的幫助。後來在閱讀清代黃元吉《樂育堂語錄》時,注意到書中屢以「神凝」、「虛室生白」等莊子的語言說明修鍊工夫與境界,至此領悟太極拳與莊子的身心修鍊心法實渾然一體,這影響她對莊子的詮釋,走向重視莊子身心工夫修鍊的方向。」他說,從重病中走出來,蔡璧名詮釋下的《莊子》,是要讓在現實夾縫中掙扎的人,仍有身心安適的可能。
漫畫白話深入經典
事實上,教授《莊子》十多年的蔡璧名,一直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莊子》這部經典的豐富義涵。由於從小的志願就是中文及美術,因此想用更為淺顯易懂方式來詮釋——包括漫畫和逐字原典白話解說。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她找學生共同創作,整本書前後花了約五年時間,歷經多次重畫過程,書中有些高難度的畫面、細節、神話人物、龍,甚至是莊子的樣貌,除了討論外,還請教專業人士。
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科系組成的台大望月詩社,每周開會討論,每個人都要參與書寫,最後推選出文字與美術能力較好的同學來畫成書,其中幾幅較大的背景圖由一位工學院學生負責畫,後來這位學生因為參與創作,決定棄工走設計之路,到紐約學設計,目前擔任美國一個遊戲公司創意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