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 美國禁書周—— 挖掘不該被禁的好書

文/王岫 |2015.09.27
3260觀看次
字級

文/王岫

美國圖書館界和出版界,每年都會發起一些「周」際活動,如四月有「全國圖書館周」(National Library Week),五月有「兒童圖書周」(Children's Book Week)等。

九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則為「禁書周」(Banned Books Week,簡稱BBW),今年「禁書周」於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三日舉行。

一般譯為「禁書周」的BBW,並非倡導查禁圖書,反而是要反禁書,因此,翻譯成「反禁書周」 或許更為明確。

此項活動是一九八二年由美國圖書館協會的一個「知識自由小組」(Office for Intellectual Freedom)所發起,響應並贊助活動的有「美國書商協會」、「美國出版家協會」、「美國新聞記者及作家學會」、「全國大學書店協會」……等。

今年BBW進入第三十四年,其最初目的是基於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所揭櫫的「人民有言論及出版自由的權利」,宣示閱讀亦有自由的主張。因為,即使號稱是民主發展最進步的美國,各地仍然族群、團體、學校、社區等,因宗教觀、道德觀、種族觀的不同,而強加抑制一些民眾或學生,對資訊的利用和圖書閱讀的自由(如自圖書館書架取下圖書、從學生參考書目中取消書單,甚至於公開查禁、燒燬等)。

「知識自由小組」認為這些限制或查禁的舉動,違反作者表達個人意見的自由,也使某些人失去選擇閱讀的自由。根據小組的調查,過去三十幾年來,有超過一萬一千三百種圖書,在美國各地學校、書店或圖書館,因某些人的觀點而遭到下架或限制閱讀。其中不乏文學名著,如《安妮的日記》、《梅崗城故事》、《頑童流浪記》、《麥田捕手》、《飄》、《泰山》等,只因書中的某些語言,被認定涉及種族歧視、文字不雅或有色情成分,而被迫從圖書館下架或自購書單中取消。

這個小組每年舉辦BBW的目的,就是要宣導反對禁書、反對限制閱讀。今年的活動,將舉辦討論會、演講,並張貼海報、分發書籤、傳單、製作各種宣傳徽章,放映各種箝制出版的系列電影等。

同時也公開過去十年,最常受到各地學校、圖書館查禁或限制閱讀的十本書,包括:《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 《我在伊朗長大》 (Persepolis)、 《三口之家》(And Tango Makes Three)、《最藍的眼睛》(The Blueest Eye)、《完全正常—為中學生提供的生理指南》(It's Perfectly Normal;Changing Bodies,Growing Up Sex and Sexual Health)、《烽火世家》(Saga)、《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壁花男孩》(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被偷走的人生》(A Stolen Life)、《戲劇》(Drama)等。常看電影的讀者就知道這些書很多都已改拍成電影,或許日後會變成文學名著,遭到限制閱讀,豈能算合理?

筆者認為,「禁書周」固有其自由閱讀的主張,但某些場合,還是須有一些自律似的限制,如公共圖書館若訂《花花公子 》等色情雜誌,通常不公開上架,十八歲以上讀者才能到櫃台登記借閱,這是一般圖書館的倫理守則,要做到完全的自由閱讀,或許有一些困難。但「禁書周」三十多年來的活動,畢竟還是有貢獻的,至少,為我們挖掘出不少不該被限禁的好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