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爆出幾起中央和地方官員坐擁農地豪宅的情事,其實「農地種屋」的現象早已行之有年,從南到北農地上種出一棟棟的豪宅別墅,已成為台灣的農村景觀。這種情況以宜蘭縣最為嚴重,還有觀光客專程組團到宜蘭參訪農地別墅,蔚為奇觀。這種現象的結果不問可知,農地已經流失泰半,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大聲疾呼:「再不改變,農地繼續流失,將貽害萬年。」這話不是杞人憂天。
我國是以農立國,政府遷台之初以農業發展為根基,後來工商業興起,農業的產值逐年減少;年輕人也多半不願意承接祖業從事農作。在農業轉型的七、八十年代,由於政府為了發展工商業,釋放部分農地,卻由一些非農民身分的人承接,其中又以工商業界巨賈、建商、官員、民代最多。因為他們或身在其中參與法令制定,或關係好,有門道,以假農民身分搶得買地先機,並鑽法令漏洞,在農地上興建豪宅。
由於政府沒有遠見,一九九九年棄守農政專業,進而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建商就更堂而皇之的大舉購買農地,農地價格飛揚,造就了不少田僑仔。唯一還能夠保留一點綠意的就靠著《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做一些消極的規範,但是這些假農民種田沒本事,鑽法律漏洞本事大。你限制建築面積,他樓層就往上蓋,你要維持一定比例的綠地,他就做些庭園造景種些荷花芭蕉。農地上根本就沒有任何農作可言。這正是陳保基所憂心的現象。
這兩天爆出的農地豪宅有農委會副主委沙志一,雖然他宣稱農舍建築只占農地十分之一;但是周邊種植的是花圃、草皮,被踢爆後,除了強調農舍是妻子名義購買之外,也說已雇用工人剷除草皮,打算改種農作物。試想,沙副主委可能委身務農嗎?當然只是種些觀賞用的蔬菜水果,虛應一下法令而已。還有一位是宜蘭縣政府秘書長陳鑫益,坐擁兩棟不合法的豪華農舍,也出面澄清農舍是在妻兒名下;豪華農舍旁開闢蓮花池,其實根本就是造景,怎可能進行農業產銷,增加農業收益?前幾年被爆出豪華農舍的蘇嘉全,也是曾經擔任屏東縣長和農委會主委;曾任行政院長的謝長廷、游錫堃都被踢爆有豪華農舍,擁這樣的身分都還以身試法,台灣的農業還有何前景?
就在宜蘭縣政府公告新的「農舍興建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準備嚴打豪華農舍時,宜蘭農會與農民團體發動大規模遊行抗爭,不滿政策造成農地價格下跌。縣議會兩黨黨團也都幫著抗議者說話,還希望以公投來決定農舍的興建辦法。這年頭是比誰的聲音大、比民粹,官員、民代為了選舉只好屈從民粹,才會讓農業政策搞成現在農地上到處種屋的模樣。其實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回到鄉下去做有機農業,政府卻不知道適時的扶植,真是本末倒置。
依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結果是台灣的農業消失,農產品全仰賴進口,農業綠地完全變成「孔骨力」。切盼農委會和審查法案的立委們,不要為了私利,不要為了選票依順民粹,以良知檢討台灣的農業發展方向,制訂一套永續經營的農業政策和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