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鼻子醫生來了 癌症兒童笑了

 |2015.09.08
1463觀看次
字級
台灣沙丁龐客劇團計畫成立「紅鼻子醫生協會」,藉由小丑表演結合醫療倫理,關懷住院病童、家屬及醫護人員,為冰冷的病房中注入溫暖。圖/吳佳珍
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的熏熏(前)六歲,經歷化療、手術等一連串治療,熏熏媽媽(後)表示,熏熏知道自己病情,常用惡魔譬喻神經母細胞瘤,把治療想成是一種遊戲關卡。 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大醫院今年首度引進小丑醫生,結合表演專業和醫療照護,目前有兩位在法國受訓回台的小丑醫生和七位受訓中的小丑醫生,用簡單的樂器和童趣造型為冰冷的病房帶來笑聲。

這個「紅鼻子醫生計畫」由沙丁龐克劇團發起,日前在Flying V募款,計畫成立協會推廣小丑醫生,七月起首度在台大兒童醫院癌症病房表演。台大兒童醫院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除了表演也會記錄孩子的狀況,依照喜好變出不同的招數,並配合治療計畫,讓病房裡充滿笑聲,忘卻疾病疼痛。

沙丁龐克劇團推廣發展經理楊紋昌說,每個小丑醫生都是專業的演員,經過衛教知識的培訓和實習,還要有穩定的人格特質,可以接受醫院裡看到的情景,才能進到醫院表演,日前有一百多人來甄選,最後只留下七人,尤其與青少年互動,需要多次關懷,才能讓他打開心房,都是即興表演外要學的能力。

「我會變魔術喔!」六歲的熏熏開心地表演彩帶變成魔法棒,不時做鬼臉與小丑醫生互動,很難想像一年前他因為腰痛送掛急診,意外發現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經過多次化療、手術、自體幹細胞移植等治療,才逐漸康復,昨回醫院追蹤檢查。

熏熏的媽媽說,孩子生病過程很辛苦,但他求生意志強,化療到第三次時,熏熏有些挫折,希望在化療結束後可以得到獎盃,於是她為兒子打造一個「勇士獎」獎盃,在自體幹細胞手術後,請幼兒園老師頒給他。這樣快樂的氣氛感染其他病童,熏媽與其他家長互相打氣。

呂立說,友善的醫療環境可以幫助孩子把疾病經驗轉為正向,經過五年的努力,建構「感動共和國」、「奇幻旅行」等硬體環境,並引進小丑醫生、兒童醫療輔導師等「軟體」,讓孩子看醫師不再是充滿哭聲和尖叫的記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