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顯示,便祕患者每日食用2顆綠奇異果,每周排便頻率平均增加1.5次,腹部不適顯著改善。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腸道醫學會響應5月29日「世界消化道健康日」,以「滋養茁壯您的消化道健康」為主題,呼籲民眾重視腸道健康,透過均衡飲食與良好生活習慣改善便祕問題。調查顯示,台灣約32.2%學齡兒童與15%~25%成人受便祕困擾,65歲以上長者更高達40%,顯示便祕已成為國人普遍健康問題。飲食精緻化與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是主因,學會建議每日攝取1至2顆綠奇異果,結合規律作息與運動,有效促進腸道功能。
便祕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長期未改善可能損害健康。研究顯示,學童中女生便祕發生率高於男生,且蔬菜水果攝取不足的學童更容易受影響。隨年齡增長,便祕問題加劇,特別是老年族群。
多吃蔬果多喝水 腸保健康
台灣腸道醫學會理事長郭昭宏醫師表示:「腸道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簡單的飲食調整如增加膳食纖維與水果酵素,能有效預防便祕。」學會推出「腸保健康」衛教資料,建議民眾多食用蔬果、全穀類,保持每日約2000毫升水分攝取,並養成規律排便與適度運動的習慣。
綠奇異果因富含水溶性纖維、低腹敏特性與奇異酵素,成為促進腸道健康的理想食物。其膳食纖維有助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奇異酵素則幫助消化蛋白質,緩解脹氣不適。
台灣腸道醫學會祕書長李柏賢醫師指出,一項《美國胃腸病學雜誌》研究顯示,便祕患者每日食用2顆綠奇異果,每周排便頻率平均增加1.5次,腹部不適顯著改善。
另《亞太臨床營養學雜誌》研究表明,連續4周每日攝取2顆綠奇異果,排便頻率從每周2.8次增至4.4次,大腸通過時間縮短約8小時,腸道功能顯著提升。綠奇異果的益生元作用,還能促進腸道益菌生長,改善菌叢平衡。
為預防便祕,學會建議每日早餐食用1至2顆綠奇異果,補充膳食纖維、維生素C與鉀等營養素,促進排便規律。此外,民眾應避免久坐,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並留意警訊症狀,如便祕突然惡化、伴隨腹痛、血便或體重減輕,需及早就醫以排除腸道疾病風險。
每天2顆奇異果 腸齡減輕
響應世界消化道健康日,學會呼籲民眾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定時排便,打造健康腸道,實現「腸胃好,人不老」的目標,讓腸道健康成為日常生活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內減重醫師蕭敦仁2016年研究,98名受試者平均年齡為38歲,受試前腸道年齡平均為60歲,經過連續14天晚餐後吃2顆奇異果,再進行測試評量,結果發現「腸齡」從受試前的60歲降至52歲,相當於年輕了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