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遇知音 我們都是時代的獨行者

文/黃智鋒 |2015.09.06
1683觀看次
字級
《徒步環臺60天》,大旗出版
他鄉遇知音 我們都是時代的獨行者 圖/網路
途經台南銀同里社區。圖/大旗出版社提供

文/黃智鋒

走過了林鳳營、柳營,地名都帶有營字,包括我將到的新營也是,好奇一查,原來與鄭成功有關,因為那時鄭氏到台後,把軍隊分散駐紮,而尾帶「營」之地名,多由此而來。我站在急水溪橋上,遠望已見密密匝匝的樓房,便猜想那處應是新營,今天的落腳處是我用手機在網絡上尋來的,名為「感恩合一中心」,這可能也是緣分,我找落腳處,都是現實的,都以住宿一夜所需之金錢多寡而作考量。而這家「中心」只有「隨喜」二字。雖然我是浪漫得天真之人,但還懂旅費的重要。急水溪水不急,從橋俯視,雜草叢生侵入河道,令其顯得窄狹,更像一處沼地。

過了橋後,我走進了市區,無意亂逛,一心向那「隨喜」直奔。跟著地址,找到了社區,這裡跟一路走來時所見都很不一樣,都是二十來層高的樓房,在附近繞了數圈,實在沒法,只好致電「中心」。中心的女士,叫我原地停住,不要亂動,她現在下來找我。不久,果有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牛仔褲、帶著眼鏡的女士,從一大樓的大門步出,向我招手,呼我過去。隨著久違的電梯至十三樓,一般高樓的廊道結構,開了門,脫了鞋;大廳闊廣,地上鋪著「榻榻米」。屋內有三間房間,二間盥洗室,一間在我今夜休息睡覺的房間裡,行走早已令身髒髮臭,可能是氣味難忍,過於濃烈,以至於令女士多次提醒,要不先去洗澡。

洗滌後,我坐在大廳上,廳上沒有電視、電腦,只有一部唱碟機,正在播放著心靈系的純音樂(曲風像是印度與尼泊爾一帶)。那位女士(她叫Jessic,這是在交換了個人社交網頁才得知,在我們都不知如何稱呼對方時,一切自然。)她得知我一天沒有進食時,便從廚房捧出一大碗咖哩飯,「希望你不介意,這是我剛煮的咖哩,不過是素的,因為我是素食者。」她說。

接著盤腳而坐於我前,她邊吃邊問起我行腳的種種,因何要走,有何理念,一路走來又有何感想之類。我回之只是單純想走它一圈,便從香港而來。的確,一開始我便沒有目的,只是單純的「想」,只為「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不敢幻想我命會到八十歲,因為無常隨時尋至,所以想要做的便要立刻動身去做。但自經第一天後,便暗自為這一圈,賦以想法與意義,最後我將其視之為一次修行,一次心之修行。她聽後多次勸我不可浪費這次的旅途,要盡快找出目的與想法。

我是個不太跟人論起自身宗教、修行與哲學等形而上之話題,因為對我而言是很個人的事,未必每個人皆有興趣,特別是遇上味道不對者,因為我深知其聽後,只會虛生枯燥與虛無,不想再聽下去的人,都會盡快把話題拉開。畢竟清談還是要看對象,比方說,嵇康、阮藉與馬克思傾談,阮步兵可能又會翻起白眼來,我無意要論高低,只因每朵花都是真實的,談玄說妙與柴米油鹽,兩者獨立生存,各自精采,只有交流,絕無「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這次與往常不相似,我成了聆聽者,靜心傾聽著她說的每句話,說著人們感覺虛無飄渺,甚至荒誕的話題,宗教、外星人、修行與心靈。但我偏愛著這一切的不實際,只為深信著「無用之用方為大用」。聽她說著家人對她現在所做的事不了解,甚至覺得她瘋了,放下所有,只為著心中堅信不移的理想。是的,她是一個獨立而行的人,懷著與主流價值大相逕庭的想法,付諸行動。

「『中心』的到來,對我而言是奇妙的,那時一直在想著有一所『靈修中心』以供人們打坐與做身心的治療,跟不同的人結緣,不用多久它真的就來了,那本《祕密》(The Secret)說的都是那麼真實。」她一再提醒著我,別受主流的價值所阻。

心中知道,但沒有跟她言起,其實我也是個獨立而行的人,也常感與主流的不唇合,沒法融入。有時會羨慕身旁跟隨著主流而跑的朋友之生活,努力工作、上進、存款、買房、結婚生子、孩子長大了,他便退休了,可能享著兒孩福,之後便老而死去。但我知無法去過這種生活,並非清高,只是自小而來便是如此,個性如此,性情如此,都是無法言傳的因緣,我知我心中一半是「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是一杯酒」,另一半則為「縱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貧」。是的,我曾在十八至二十歲時,有過出家為僧的念頭,只想渡過那片苦夢海。

可能是剛剛那個濃而不膩,香料咖哩的藥力發揮了作用,身體有點撐不下去,昏昏欲睡,我跟她道過了晚安,便回房間休息,她怕我會熱,又拿了電風扇過來。聽著窗外淒寂鳥嗚(晚上而啼也不知是何鳥,可能是夜梟)、門外音樂,矇矓而進夢鄉。

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獨行者,是自心的獨行者,我總愛反覆聽著張懸那首《玫瑰色的你》,心中默默,只願玫瑰色的你、我、他,不受沖刷,不被消磨,永不褪色。

(摘自《徒步環臺60天》,大旗出版)

作者簡介

黃智鋒

字藏之,一九九一年生於中國台山的農村,八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但不以香港人自居,也不愛以任何地方的人自稱,認為人即是人,不需要其他標籤。嗜書、叛逆、熱愛自由,挑戰著一切又一切現實與形而上的束縛,嚮往過著「無所在的生活」,不停行走與流浪各地。目前為QIPost網路媒體的城市觀察者之一,並於網上撰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