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日「國際白化症宣傳日」,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召開會議,訴求「我要活的權利」,兩歲男童維克多由母親帶著參加。白化病是罕見的非傳染性疾病,由基因遺傳造成。圖/法新社、路透、網路
文/戴定國
哲人告訴我們「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但有些人皓首窮經,幸運之神就是不降臨;於是人們羨慕、怨嘆「人生勝利組」,說上帝不公平。
上帝…就說老天爺吧;或者,就說命運吧。科學家告訴人們,有些人的確一出生就注定功成名就。「人生勝利組」成功的動力就藏在基因裡,DNA決定了我們未來會成功或失敗。
研究顯示,人們是否有決心,社交與自我控制能力如何,大多受基因支配。DNA對這些人格特質的影響力,大於在什麼環境成長及結交哪些友人。愛丁堡大學科學家指出,基因對個性的影響大於生活方式,自我控制尤其受DNA影響。「勝者基因」就是所謂「天注定」。
基改去恐懼 老鼠不怕貓
電影《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是以英王喬治六世為主角,他自小患有口吃。人們普遍認為,口吃是心理問題,因為焦慮或緊張而導致。但美國研究,口吃是由於基因變異,影響大腦對聲帶肌肉的控制。透過藥物治療和基因療法,可矯正受損基因。
卡通片《湯姆與傑克》裡,傑克鼠大肆戲弄湯姆貓。現實中,科學家也顛覆「天生定律」,二○○七年東京大學科學家利用基改技術,除去實驗鼠的一些嗅覺感受體,讓牠們不再對「某些危險氣味」有天生反應,見到貓不但不落荒而逃,甚至和貓依偎。
「我的基因我做主?」科學家說不。今年三月,一批世界頂尖生物學家呼籲,暫時禁止對DNA使用新型基因組編輯技術,直到充分討論所有可能的影響和後果。他們擔心,新技術非常有效且容易使用,可以治療遺傳性疾病,也可能用來改善諸如相貌或智力等,倫理學家認為,這是一條絕對不應該走的道路。
幾十年來,倫理學家一直擔心,改變精子、卵或胚胎等遺傳細胞,可持續一生,並遺傳給下一代。這種想像的憂慮,在二○一二年發明的新技術上成真,精確編輯基因組已成為可能。這種技術已用來編輯鼠、猴子的基因組,很少有人懷疑它能用於人類。
人,踏入了神的領域!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幹細胞專家喬治戴利說,這種技術可修復或增強人類的任何基因,「它提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將如何看待人類的未來,我們是否會採取戲劇性的舉措,修飾我們的生殖細胞,甚至控制我們的遺傳命運。」
基因組編輯被視為「人踏入了神的領域」,理論上,任何基因的非精確改變可能致命。一九七五年,全球科學家被要求停止使用重組DNA技術操縱基因,直到規則建立起來。巴爾的摩博士說,「在美國你可以相信依賴道德的威信,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然而,雖然美國和歐洲嚴格監管,但科學家的研究熱情永無窮盡,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前進。
許多倫理學家已接受「基因療法」,因這些基因的改變在病人去世後會消失,但他們完全不接受「改變生殖基因」,因為會遺傳給未來幾代。反對者呼籲「針對人類應該多大程度上改變自然」進行思考。基督教一些教義反對人類「扮演上帝」。
科學家呼籲建立原則性的協議,以決定是否要以這種方式提高人類的能力。「必須有這種討論,因為有人正在躍躍欲試。」
線粒體狂人 觸怒倫理界
我們離「轉基因人類」有多遠?去年美國召開會議,認為這種技術一旦成功,將產生「基改人類」,「這是危險的一步。將改變新生兒全身每個細胞,後代也將繼承這些改變。」
美國每年有一千到四千名新生兒患有線粒體疾病,這種病會阻止線粒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是基因異常結果。使用基改技術,就可以生下健康孩子。英國正考慮採納,英美兩國科學家都希望儘快展開臨床試驗。但紐約時報報導:「線粒體狂人,正觸怒美國生物倫理界。」
基改「性本善」能接受嗎
科學家質疑「拿細胞當樂高積木」,所產生的細胞干擾會導致嚴重後果。許多科學家呼籲另一種路線:謹慎運用基因手段治病,不用來操控未來孩子的基因,否則可能陷入另一種「高科技優生學」的危險。
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使用這種技術,培養了五隻獼猴,目前都很健康,四隻已成年。研究人員說:「要再等幾年,才能知道後代會受什麼影響。」
今年四月,廣州中山大學發表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實驗結果,震驚世界。這項技術可能用於根除遺傳疾病,也可以改變眼睛顏色和智商等遺傳特徵,並傳遞到後代身上。這項研究掀起巨大的倫理爭議,歐美科學家認為已跨到「紅線」。
但是,如果能改變人性,讓世界人人都是「性本善」,從此沒有壞人、沒有犯罪與戰爭,這樣的基因編輯工程,能被接受嗎?
你要孩子像誰? 整型美容可遺傳
韓國人熱中美容,這些「人工美女俊男」的孩子會遺傳美貌嗎?表面的改造當然不會,但基因修改技術將改變新生兒的每個細胞,後代可遺傳美貌。
未來的孩子,可能在受精卵階段,就透過基因檢測,決定要不要生出來?要不要進行DNA重組?年輕夫婦可到醫院「訂製完美嬰兒」:智商一八○,身高一八○,超人體格,完美相貌。未來的世界完全平等,誰也不輸(贏)誰。
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的技術,培育出高檔魚真鯛的壯大版。也有研究人員培育出「肌肉量壯大兩倍」的牛。
未來的「轉大人」可能是「轉基因人」的過程。「人造美」透過遺傳,成為「天然美」。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不聽使喚。無論你是否贊成這樣的未來,它即將成真。
滅飛!基改蚊子不孕 防止傳播疫情
今年一月,為了對抗登革熱與屈公病疫情,佛羅里達島礁的西島決定釋放數百萬隻基因改造蚊子。但當地人憂心,登革熱病毒會不會發生突變,遭基改蚊子叮咬更危險?
為了控制蚊子傳播疾病,科學家從一九八○代開始研究對蚊子做基因改造,二○○○年起,成功改造雄性蚊子的基因,使交配後的雌性蚊子不孕。英國牛津昆蟲技術公司看到巨大商機,把基改蚊子技術賣給一些國家:
二○○九年:開曼群島釋放三百萬隻,引起世界生態學者抗議。
二○一○年:巴西釋放一百萬隻。馬來西亞也釋放六千隻,數量不多,人民不知情,沒有引起驚嚇。
佛羅里達民眾擔憂,島礁蝙蝠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動物,基改蚊子是否對動物生態造成傷害?阿根廷科學家也說:「我們是巴西鄰國,誰能保證不會飛到我國,造成生態危機?」
從生態學觀點看,科技發展能幫助解決疾病是好事,值得讚揚,但基改蚊子是否會對自然生態造成不良影響,確實需要更多科學證據。
基改鮭魚快快長大 綿羊不停長羊毛
想像這幅美麗境界:豺狼虎豹變成草食動物,性情溫馴,不再威脅人類。
想像這種美食天堂:鮭魚六個月成熟,時間少一半,成本減兩成,價格下跌。
還有,能提供更多羊毛的綿羊,能抗拒狂牛症及口啼疫的牲畜,肉質中含有健康脂肪酸。
除了基改作物,基改食用肉品也引起爭議。美國政府初步認定,基改鮭魚在食用及生態上均屬安全,卻遲遲未核准。
一些議員推動立法,禁止或延後批准這種鮭魚上市。他們表示,食用可能有損健康;如果這種鮭魚溜入海洋,可能在覓食及交配上打敗野生鮭魚。但官方指出,這種鮭魚「不孕」。
一家水產科技公司表示,有信心鮭魚終將批准,並為消費者接受,因為生產成本較低。「鮭魚就是鮭魚。到最後,經濟學終將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