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一篇勸世歌:「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身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這一篇道盡生氣的缺失窘境,我覺得很有道理。圖/彩虹樺樺
文/顏福南
圖/彩虹樺樺
我看過一篇勸世歌:「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身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這一篇道盡生氣的缺失窘境,我覺得很有道理。常生氣、發脾氣都是不理智的行為,傷害身體,也傷了和氣。
有時,我們會因生氣而失去朋友、情緒失控,也會因為生氣而遺憾終身。比如朋友因為芝麻小事爭執,誰也不相讓,雙方愈來愈生氣,語調愈來愈高昂,最後打起來了,身體掛彩,傷身也傷了友誼。最近有則社會新聞,一對男女朋友在颱風天爭吵誰要外出拿披薩,女方一氣之下,拿起凶器刺傷男友最後不治,一時氣憤做出難以挽回的錯事,導致牢獄之災,痛不欲生。
生氣就像一條毒蛇,啃噬我們的身心。醫師指出,生氣動怒容易傷害肝臟、呼吸系統,並引發腎上腺素作用,導致做出非理智行為,嚴重還會引起面紅耳赤、心悸血湧、吐血或是心肌梗塞猝死,三國有名的周瑜就是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生氣在佛法稱之為「瞋」,人一發脾氣,火燒功德林,把所有的「功德法財」燒得精光;一生氣,清淨心就失去了,修持的功德歸於零。
我們要學習理性的溝通,學習在生氣前深呼吸,耐住性子,控制情緒,如果無法做到的話,可以先離開現場,冷靜下來,再思考下一步。不要急著處理當下生氣的事,生氣容易導致錯誤的判斷,事緩則圓,要讓自己回到理性冷靜的最初。
「生氣就是把別人的過失,拿來懲罰自己」,我們要多體諒別人的過失,換位思考,以寬容取代憤怒,用智慧代替情緒,而平常養成讚美和感恩心,也是預防生氣的好方法。
在人生旅程中,理性中道、平和柔軟以及彎腰禮貌,都是受人歡迎的好態度,從小養成不生氣、圓融的處事觀,就是奠定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