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瑞騰
上周五晚間,到宜蘭看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愛漂亮的河馬小姐〉,開演前和散戲後,都陪著大病初癒的黃春明。晚餐時,他談笑自若,憶起十一年前,帶著劇團前往日本長野縣南部飯田市「飯田國際偶戲節」的情景,〈愛漂亮的河馬小姐〉當時還稱〈外科整型〉,「連演三場」,極受歡迎;散戲後,隨他到後台,看他對暱稱「大魚兒」、「小魚兒」的演員殷勤關切,鼓勵有加。我近身觀察,黃春明不像團主,而是護土護民,慈祥的土地公。
這戲標明是「黃春明的現代人偶劇」,「是黃春明和日本NHK文化獎得主片岡昌,及日本瞳座人形劇團聯合製作的黑色幽默大戲」,演愛漂亮的河馬小姐愛美過頭,被唯利是圖、心腸狠毒的醫生,整成蛇腰、鴕鳥腳、駱駝臉的四不像;以人偶混演的方式,動作誇張、情節怪誕,嘲諷人不能認清自然本我,異想天開,想重塑一個完美的偽我,結果事與願違,荒謬收場。
台灣有偶戲團,有偶戲博物館,也有國際偶戲藝術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和教育局這兩年還合辦「偶戲初體驗」課程,定性為「藝術教育啟蒙方案」。一般來說,有人會認為偶戲是以兒童為訴求對象,但其實是老少咸宜,特別是它很適合親子共賞,看完以後的相互討論很重要。
我在現場看到大人小孩都有,全場笑聲不斷,但有時也會突然安靜下來,觀眾情感的投射很明顯;但從偶戲的角度來看,戲台上重要的是演員與戲偶的完美搭配,這也正是最核心的角色扮演問題。本劇除帶面具的演員(二位如屠夫般的醫生助理),運用多種形態的戲偶,如醫生、護士、河馬小姐、大蟒蛇、鴕鳥、駱駝等,都由演員操持;比較特別的是,出入醫院,頑皮搗蛋的LUCKY狗,操以懸絲;而三幕手術過程,為免殘暴,以影偶呈現,誇張、逗趣,贏得許多笑聲。
黃春明有一些小說有嘲諷性,讀者看了會笑,笑後又覺心酸,如〈我愛瑪莉〉、〈死去活來〉、〈打蒼蠅〉等都是,但文字畢竟靜態,戲劇呢,演給你看,舞台即活動空間,音樂和燈光營造了氣氛,演員的對話除了彰顯角色特性,也和動作一起推動著情節的進展,為了效果,可以誇大,迅即逗弄觀眾的感官。
以前也看過黃大魚兒童劇團演的戲,散場時打個招呼就走了,不像這一次,能在台下聽他說這麼多,甚至基金會董事長黃進興建築師,和他的夫人高美玉老師,也都陪著、聊著,我感覺到有一股力量支撐著劇團,在做一些嘉惠下一代的善事。
我問黃春明關於這齣戲的劇本,他說楊澤在二○○四年曾幫忙刊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回家以後,我在網路上搜尋,發現一家醫美診所曾全文轉貼過,有一段「編者」的案語,很有意思,他說:「所謂的美體工程,早已從美容、化妝、瘦身,擴展至整型、移植手術等醫學領域,愈演愈烈,傳聞生物科技的基因改造研發,也可能蘊藏美體產業的龐大商機。許久未看到小說名家黃春明的作品。這回,他運用詼諧的筆調和逗趣的情節,創作〈外科整型〉這樣一齣諷喻世俗審美觀凌駕養生觀,甚至取代人生觀的黑色喜劇,值得品讀再三。」
我也看到劇團臉書上說:三天四場在宜蘭演藝廳的演出,總計有二千多位觀眾進場看戲,十月初還有公益演出,免費招待偏鄉學童。我突然覺得,這裡面有一種叫「黃春明精神」的東西,強而有力的在蘭陽平原上,傳布著。